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西部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举办暑期“三下乡”活动

时间:2025-08-19 10:04:34

  为深入挖掘非遗文化时代价值,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韵清涧薪火队于7月12日至26日赴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开展为期15天的“非遗新声 英韵清涧”文化传承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清涧县第六小学为实践基地,通过非遗教学、田野调研、新媒体传播等形式,探索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教育、现代传播技术的融合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调研访传承:扎根乡土对话匠心

  实践团队深入清涧县文化馆、非遗传承人家中开展调研,通过访谈、影像记录等方式,梳理当地非遗项目的保护现状与发展困境。在国家级非遗“道情”传承人白明理家,成员们学习道情的由来与发展,领略传承人的演唱技法,并围绕“非遗+小学教学”“非遗+电商”等议题展开讨论。“年轻人能用新媒体宣传老祖宗的东西,这是好事!”白爷爷对团队提出的“非遗网络转播”连连称赞。

  非遗进课堂:童心播种文化薪火

  “道情皮影的唱腔要婉转,剪纸的线条要流畅……”在清涧县第六小学的课堂上,团队成员结合专业特长,设计“非遗双语课堂”“传统手工艺工作坊”等特色课程,将清涧道情、陕北剪纸、秧歌等非遗项目融入语文、美术、英语、音乐教学。孩子们通过学唱道情选段、制作剪纸作品、用英语讲述非遗故事,在互动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云端赋新能:小红书里听见“清涧声音”

  为扩大传播声量,团队运营“非遗新声 英韵清涧”小红书账号,发布课堂教学、非遗调研、文化传承等内容。队长李胤学表示:“通过新媒体让非遗‘活’起来,是我们青年学子的责任与创新尝试。”

  此次实践活动将小学基础教学、清涧非遗调研与网络传播相结合,推动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课堂,惠及学生60余人,得到当地学生、家长和相关部门的高度肯定。文化传承需要“守正”更要“出新”,支教队员用专业与热情搭建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探索非遗文化传承的长效机制,让清涧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更璀璨的光彩。

来源: 网络 编辑: zr2022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 财经
  • 金融
  • 科技
  • 汽车
  • 教育
  • 旅游

济南、青岛等9个市被授予第三届山

贵州省 “十三五”农村公路部分路段通路七年未给劳务公


2018楼市再次遇冷 黄金周未增加

受益于权益市场行情向好 7月份标品信托发行数量显著增


龙郓煤业事故救援距遇险矿工被困

天文学家发现超巨型黑洞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暨第六届中

吉林汽车零部件产业加速发展


全国优秀教育专家走进郑州11中

暑期服务“不放假” 精准配岗促就业


四川大熊猫第一县 藏有一个“小挪

从旅游到旅居,贵州用“冷资源”点燃文旅消费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