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娱乐

《记住乡愁》聚焦黄陂木兰故里乡村振兴之路

时间:2023-03-16 09:43:22

  从单一的农产品种植到农旅融合,旅游业带火特色农产品和传统非遗手艺,黄陂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串联起乡村振兴的新图景。3月13日晚,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九季《黄陂——木兰故里 四季花开》,聚焦黄陂木兰故里乡村振兴之路,展示春节前后央视摄制组进驻黄陂木兰生态文化旅游区大小村落,为期20天的拍摄成果。

  黄陂区文化馆馆长徐晓青介绍,黄陂是花木兰的故乡,位于武汉市北部,面积2261平方公里,武汉市三分之一的自然村都位于黄陂。黄陂围绕“木兰文化”,打造乡村旅游,源源不断的客流让当地36万农民吃上了“旅游饭”。2019年,黄陂被评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每逢周末,就有3万多武汉市民来这里体验乡村生活。

  时长半小时的纪录片《黄陂——木兰故里 四季花开》,展示了木兰山脚下的村民们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村庄的发展由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打理,开发成民宿、农家乐、商业和文旅四个区域,以房屋土地入股,让村民变成股东。黄陂脉地湾萝卜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脉地湾萝卜和大多数农产品一样,是应季产品。过去,老一辈人地里种出一茬萝卜,就只管卖一茬萝卜。如今,从海外留学回到村里的年轻人让萝卜开花,漫山遍野的萝卜花,白里透紫的曼妙色彩,吸引了更多城里游客。泥塑和制铜锣是享誉全国的黄陂非遗,传承人让泥塑“少年花木兰”,手持小铜锣,前往非遗集市参展。当地的老手艺人强强联合打造的非遗项目,这些传统手艺,变成了当地村民捧在手里的“金饭碗”。

  从单一的农产品种植到农旅融合,黄陂人不断摸索、不断尝试,短短几年,686座现代化农场如春笋般破土而出,数字化大棚、无人驾驶的拖拉机逐渐推广开来,智慧农业让慕名而来的城里人感受着不一样的乡土气息。旅游产业带火的不仅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还有当地的传统手艺。从共建共享到农旅融合,再到文旅融合,黄陂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串联起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黄陂——木兰故里 四季花开》编导屈奥迪说,在黄陂的大小村庄,很多村民从事着和旅游相关的行业,有的开民宿、有的办农家乐、有的在景区上班。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黄陂的乡村旅游发展如此之好?带着好奇,他们多次前往调研。第一次去黄陂调研,跟当地人聊天,发现这里的人都有一种勇猛的闯劲,不怕吃苦,敢想敢做,令人敬佩。随着调研的深入,发现黄陂人做乡村旅游仅仅靠“勇敢”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集体智慧。第四次到黄陂,跟着当地的村民和民俗专家一起寻找木兰的印记,聆听木兰小时候的故事,试图从木兰身上找到黄陂人发展乡村旅游的精神气质,发现团结协作、共建共享的精神,是黄陂人做好乡村旅游的精神。

  在杜堂村,大家看到了村民集体打造的旅游专业合作社,村庄的发展由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打理,开发成民宿、农家乐、商业和文旅四个区域,以房屋土地入股,让村民变成股东。在距离杜堂村几十公里之外的徐冲村,听到了村民们一起发展农旅融合,打造现代农场和智慧农业的故事。随着游客的增多,黄陂人的乡村旅游产业也遇到了自己的瓶颈,面对困境,这里的村民们紧紧地聚集在一起,他们商议打造共享厨房、共享菜地、发展共享经济。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种团结协作的乡村旅游模式,不仅吸引更多的城里人来到黄陂品味旧时光,寻找记忆中的乡愁,旅游经济的发展也让村民们过上了家家有两层小楼,户户有小汽车的日子,祖祖辈辈耕耘过的这片土地如今焕发出勃勃生机。”屈奥迪说。

来源: 网络 编辑: zr2022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 财经
  • 金融
  • 科技
  • 汽车
  • 教育
  • 旅游

济南、青岛等9个市被授予第三届山

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旗下光大阳光北斗星9个月持有债C


2018楼市再次遇冷 黄金周未增加

广州天河将征收约4公顷集体土地


龙郓煤业事故救援距遇险矿工被困

高端化学品及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品制造关键技术通过鉴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暨第六届中

第八届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在上海车展期间开幕


全国优秀教育专家走进郑州11中

教育部举办人工智能校长局长专题培训班


四川大熊猫第一县 藏有一个“小挪

千年泥塑绽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