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山大第二医院心脏科室门诊外有不少患者在排队候诊。 记者 董昊骞 摄
□记者 董昊骞 通讯员 王厚江
10月9日凌晨4点多,急救车飞速划过北园大街。
历山东路一小区内,一户人家敞开着大门,还打开了家里的灯。71岁的秦老太因为憋喘难受正等待着120前来救援。“医……医生,我老伴喘不上气了!请你们救救她!”见到及时赶到的急救人员,秦老太的老伴赵先生带着哭腔,颤巍巍地向120急救人员诉说着老伴的病情。急救人员一面为秦老太进行简单急救,一面将她送至医院。“幸亏发现及时。”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室内,医务人员在为秦老太进行抢救和检查,后诊断为急性心衰,“这是今夜第6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了。”
医生介绍,冬季即将到来,随着气温渐冷,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也随之而来。
七旬老太半夜胸闷憋喘,急拨120求救
寒露刚过,秋意正浓。8日晚间的一场大雨,给济南带来了更多凉意,也让不少人的心脑血管出现了问题。
71岁的秦老太就是其中一例。最近,秦老太一直有点胸痛、憋闷,以为是感冒未愈,肺部出了问题,吃了两天消炎药,症状并未缓解。本想着过两天如果还不好就去医院打针,没想到9日凌晨,她突然感觉喘不动气,强撑着叫醒了睡在隔壁屋的老伴赵先生,忙乱中赵先生拨通了120。
“我怕医生找不到地方,就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了,家里的门也打开了,方便他们找到我家,以节省救命时间。”回想起当晚的经历,赵先生仍心有余悸。已经76岁的他跟记者说起此事时,手还略微颤抖。“医生说,我老伴是大命的,急性心梗,要是再晚一会儿……”此时,眼泪已经蓄满眼眶的赵先生摆了摆手,显然不愿再多说。
赵先生的感伤引发了宋芳的共鸣。10月9日凌晨2点左右,她接到了父亲的电话。“医生,医生,我妈胸闷喘不上气,都好几个小时了!”山大二院急诊科,宋芳一边跟着平推车跑,一边向医生描述着母亲的症状,“她之前就有胸闷的感觉,但是症状不太严重,一直有糖尿病。”宋芳的父亲介绍,老伴以前就有憋闷,当晚刚开始胸闷时,老两口都没当回事,以为会和以前一样忍忍就过去了。没想到,这次不仅严重胸闷2个多小时没有缓解,而且还出现了憋喘。“赶紧给闺女打电话。”宋先生说,当时他有点反应不过来了,也忘了拨打120,第一反应就是赶紧告诉家住得不远的女儿。
经过检查,宋芳的母亲被确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救、心脏造影、两个支架……一系列措施后,老人终于闯过了“鬼门关”。
40多岁汉子浑身疼痛连夜进行心外手术
“这其实是我们的工作常态。”山大二院心内科医生说,8日晚间至9日凌晨的夜班,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抢救了6例,其中3例心梗、1例心绞痛、2例急性心衰,平时一晚上抢救几例也很正常,并且其中不乏年轻患者。就在8日晚上,夜班医生刚刚和白班医生交接完工作,40多岁的范先生就来到了医院。
“我肚子疼,胸疼,腿也疼……”来到医院时,皱着眉头、蜷缩着身体的范先生告诉医生,自己全身上下没有不疼的地方,“尤其是右腿已经发麻,好像没有知觉了。”由于不知原因的疼痛,这名40多岁的汉子脸上都是细密的汗,一米八多的身体全靠一旁的妻子支撑。“心电图显示没有特殊异常。”在没找到明确病因前,医护人员为他做着常规检查,直到测量血压才发现其血压竟然达到200/120mmHg,双上肢血压差距超过30mmHg,他疼痛的右下肢的足背动脉搏动是摸不到的。
“怀疑是主动脉夹层。”医生的话让范先生的妻子脑子有一瞬间的空白。“我听说过这个病,很容易死人。”她不敢想象,作为家庭顶梁柱的丈夫如果去世了……那一刻,她慌了,“求求你了,医生,一定要救救我老公,他还年轻。”抓着医生的袖子,范先生的妻子不助地哀求,“不管怎么治疗,我们都治。”经过强化CT检查,范先生被确诊为主动脉夹层,这是一种非常凶险的心脏病,他立马被转入心外科进行手术,手术非常成功。
32岁小伙胸痛不当回事 竟是心绞痛
心肌梗死、急性心衰、主动脉夹层,在老百姓眼中,这都是可以瞬间致命的恐怖。但是还没发作到心肌梗死的心绞痛也不可忽视。“我就是之前没当回事。”躺在病床上,回想起两天前的感受,才32岁的小李害怕不已。
从事IT工作的他平时压力较大,工作时间也长,熬夜、吸烟等都是常态。“大概半年之前吧,陆陆续续十天半个月的就会感觉胸部和背部有点疼,但是顶多一两分钟就过去了,”根本没把它当回事的小李以为是自己作息不规律,等工作轻松时注意休息就没事了。但是最近他的疼痛感一天犯了好几次,就在8日晚上10点多,小李撑不下去了,“真的是疼得太频繁了!”他有些恍惚,仿若感受到了死亡,“疼了10多分钟!”被送到医院后,被确诊为心绞痛的小李被安排进了抢救室。
“对于血压、心率都还没降下来的患者,我们一般会采取用药、帮助稳定生命体征等方式使其症状缓解。”医生表示,如果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了不稳定,医护人员则还会通过呼吸机等辅助措施或支架、造影等手段进行急救。 (为保护隐私,患者姓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