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教育

校训“撞脸”不仅可以而且应该避免

时间:2018-10-09 11:13:44

  最近,人民日报评论公号推文《校训可“撞脸”,发展莫“撞车”》,引起人们对校训的讨论。说校训“可撞脸”,可理解为务实之谈;但要求学校发展“莫撞车”,则有点强人所难了。

  中国有如此之多的学校,加上学校教育有共性的使命,“不撞车”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注意到了教育就是拿人类成熟的文明成果来教育人引导人、促进社会发展这一基本事实,那教育发展的“撞车”便是同质同构的常情了,至于同质异构不过是适当的扩展创新而已,教育的魅力也在于此。

  相比之下,校训“撞脸”倒是可以,而且也应该避免。“撞脸”的客观原因是在常用汉字中适合校训用的字并不多,而中国仅大学就有近3000所,中小学则更多,校训用字不撞脸不大可能。校训一般用双音节词语表述,要是选择一个句子表述,范围则更大,更可避免“撞脸”。但为什么校训一般不用一个完整句子而用短语,而且四词八字的短语校训占据大半壁江山呢?那是汉语的音韵节奏和韵语文化传承所决定的,并且校训需要刻于墙上、宣于口上、记于心上、动于行上,唯有简练隽永、琅琅上口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撞脸”的主观原因是学校并没有完整深刻理解校训的内涵,没有全面发挥出校训的真正作用,把校训窄化为具体办学目标、办学计划的大有人在,把校训当花瓶的更是很多学校的做法,广大农村中小学没有校训的更比比皆是。

  即使有的校训初始就是具体目标、具体计划的浓缩,但积淀下来、传承下来,就不能用目标计划来简单理解了,更应提升成学校和师生的理念追求、灵魂寄托、精神象征来培育、传承和弘扬,这才是校训的应有之义。所以说,即便校训字面“撞脸”,只要学校发展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便是成功的教育。

  学校和人一样,都应有灵魂寄托、精神象征,否则这个学校只能是低层次的功利培训机构而已,校训就是最常见的载体。一旦校训真正成了这样的有效载体,即使“撞脸”也绝不会“撞车”,只因同一句校训对于不同学校沉淀出的灵魂与精神是不同的,就像找不出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

  所以校训一旦内化为师生精神、外化为学校名片,或者说有的校训一开始就是理念、灵魂和精神的载体,并不断强化起来,那这所学校和师生便有了精气神,使人们只要看到这校训就会想到这学校,就会肯定这学校。

  当然,校训的精神化和具象化是同一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精神化,校训低层次;没有具象化,校训虚假空。具象需要精神来导引,精神需要具象来体现。学校和师生的理念行为举止与校训差别大甚至背道而驰,要么是校训概括不准确,要么是学校师生不把校训当回事甚至背离了校训精神传承。

  作者:达良厚

来源: 蒲公英评论 编辑: 赵亚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 财经
  • 金融
  • 科技
  • 汽车
  • 教育
  • 旅游

济南、青岛等9个市被授予第三届山

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旗下光大阳光北斗星9个月持有债C


2018楼市再次遇冷 黄金周未增加

广州天河将征收约4公顷集体土地


龙郓煤业事故救援距遇险矿工被困

高端化学品及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品制造关键技术通过鉴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暨第六届中

第八届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在上海车展期间开幕


全国优秀教育专家走进郑州11中

教育部举办人工智能校长局长专题培训班


四川大熊猫第一县 藏有一个“小挪

千年泥塑绽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