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口袋里的钱没有变多,但是物价却飞快增长,这就是滞胀!进入九月以来,国际一流金融机构居然同一时间达成同一个共识,认为:最多不超过两年,最快明年,全球经济衰退将会重现,滞胀时代重新到来!
上次的全球滞胀
滞胀时代,催生出了嬉皮士文化流行
全球滞胀上次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成因是多方面的:
世界范围内,当时二战后的欧洲重建和工业化已经完成,而信息技术革命还没有出现,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面对低增长,各国政府纷纷祭出凯恩斯的老套路,但是结果都不灵了,不仅没能拉动经济增长,而且来给自己惹了一身债务。
当时的美国首先引发了滞胀。由于国内需求消失,制造业竞争力下降,美国经济无法恢复至之前高速增长的模式,越南战争导致美国预算支出大为增加。因此美国通过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推动,刺激社会总需求过度扩张。这种做法在短时间内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却限制了经济周期的自我调整,最终造成了长达十年的滞胀期——经济低迷、物价高昂的糟糕年代!
外部,1978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等。 第四次中东战争和伊朗革命所带来的两次石油危机,而且还碰上了前苏联农业严重歉收(粮食危机),结果在油价和粮价的带动下,物价出现了全线的猛烈上涨。
重回老路?
美联储的任何行动,都会牵动世界神经
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的十年里,发达国家都高度依赖宽松的货币政策,希望大量的流动性和超低利率能够产生足够的需求以出清过剩产能。但是这降低了生产率,鼓励了投机活动,助长了资产价格泡沫,并且使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平等现象进一步恶化,这似乎在走上世纪70年代的老路,而且谁也阻挡不了?
最新报告显示,随着美国财政刺激开始减弱,美联储加息对消费者、企业以及市场造成压力,企业盈利增速将开始放缓,导致基本面恶化。2019年或2020年,美国就可能出现经济衰退。
美国最为依赖的科技股也不灵了。摩根士丹利7月中旬就下调了对科技股的评级,从“中性”调至“减持”。如苹果今年最新品发布会就因被外界批评“缺乏创新”而市值收跌1.3%左右。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在推波助澜把事情搞砸,因为贸易壁垒暂时取悦了国内部分社会群体,但它最终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因为全球需求受到抑制,结构性失衡(包括贸易失衡)将更加突出,最终导致国际贸易减少,企业收益率在不断压缩,多数国家走向经济萧条。从标普500的涨幅超过平均水平的股票比例来看,这一比例已经触及14年来的最低水平,也就是说,只有少量的股票在推动美股整体的表现。
新兴市场国家非常不乐观,阿根廷、土耳其、巴西和南非这些高外债的国家尤其危险。8万亿美元的新兴市场企业和主权债务,特别是美元随利息上升而上涨。 这一趋势会让这些债务提供服务变得更加艰难,因为新兴国家需要越来越多的当地货币。新兴国家败落,这也将直接影响欧洲经济(新兴国家债主是欧美)。
中国怎么办?
中国城镇化步伐继续加快
在此背景下,中国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急需降低经济对外国市场需求和高额投资的依赖,转向培育可持续的国内消费。
在外贸出口上,中国已经找到非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些外部需求会成为中国制造的增长动力。另一方面,中国不像改革开放前,急需外部资本,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资本走出去的问题,这一点也要靠一带一路,非洲中亚甚至中国企业投资欧洲的数据也在快速增长!这能够改变之前的国际贸易结构(美国是中国的大出口国)。
而提振国内消费,自2000年以来,中国就开始立足科技创新和城镇化的同步推进,向提升收入、减少分配不均、保护生态环境的长期目标努力。建设绿色、高效的城市群(尤其是提升中西部的城镇化率),吸引受到良好教育的高素质劳动者,使城市人口增加,并靠他们拉动可持续的消费。城镇化这是中国的最大优势,可以抵抗经济下滑和滞胀。
从各方面综合来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没有以前那么快,但依然可以保持超过6%左右的增长,那也是相当可观的;通胀方面,无论从财政还是货币政策方面来看,出现滞胀的可能性较都小,其他冲击因素如猪周期、大宗商品反弹需要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