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社会

让土地生长出与时代共振的新故事

时间:2025-04-10 09:47:57

  黑龙江省嫩江市曾被贴上“老工业基地”“人口外流”的标签,如今正因一群青年的回归,悄然生长出新的可能。

  在宋凌宇的养殖场,深夜两三点的灯光格外刺眼。他曾蹲在鹅棚里,仔细检查注射抗病毒血清后的鹅苗,“养鹅是‘伺候’活儿”。这种近乎执拗的坚持,几乎出现在每一位受访者身上——退伍军人梁文军把当兵时的严谨作风带到养殖场,对温度、湿度、光照等各种数据信手拈来;李福生为研发鹅油护肤品、鹅血面霜,组建了一支拥有多名博士的研发团队……这些细节颠覆了我对农业“靠天吃饭”的固有印象:现代农业的竞争,早已是技术、管理、创新力的综合较量。

  更触动我的是这群“新农人”对乡土价值的重估。王洪刚的孵化基地建在草原和公路旁。在北京时,他觉得农村没出路。现在他发现,这里的水塘、草原甚至低温气候,全是养鹅的天然优势。从离开到回归,这种认知转变,恰是乡村振兴最需要的内生动力。

  在屠宰厂,我目睹了传统与科技的碰撞。流水线上,脱毛机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但仍离不开人工。“机器替代不了人力。”负责人李志涛的话,道出了农业现代化的真实图景:不是彻底颠覆,而是渐进改良。这种“半自动化”的务实,或许正是当下中国乡土产业升级的典型路径。

  离开嫩江时,后视镜中的鹅群、养殖场、屠宰加工场逐渐模糊。但那些年轻的面孔、深夜的灯光甚至鹅粪与饲料的混合气息,却愈发清晰。这些青年的故事让我看到,农业的未来,不在逃离与怀旧中,而在于如何让土地生长出与时代共振的新故事。

来源: 网络 编辑: zr2022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 财经
  • 金融
  • 科技
  • 汽车
  • 教育
  • 旅游

济南、青岛等9个市被授予第三届山

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旗下光大阳光北斗星9个月持有债C


2018楼市再次遇冷 黄金周未增加

广州天河将征收约4公顷集体土地


龙郓煤业事故救援距遇险矿工被困

高端化学品及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品制造关键技术通过鉴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暨第六届中

第八届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在上海车展期间开幕


全国优秀教育专家走进郑州11中

教育部举办人工智能校长局长专题培训班


四川大熊猫第一县 藏有一个“小挪

千年泥塑绽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