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很多种猛禽,它们很大很美丽,是天空中的掠食者。”参观完《鹰飞百望·万物共生——百望山森林公园猛禽生态展》(以下简称“猛禽生态展”),还担任了展览“小小志愿者”的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小学三年级学生黄率齐,对猛禽如数家珍,“有的猛禽是珍稀动物,我们不能伤害它们”。
从5月1日开展以来,截至7月10日,北京市百望山森林公园举办的猛禽生态展,已吸引了21154人前来参观,讲解次数达144场。标本展示、多媒体呈现、科普讲解、互动体验……展览生动展现了百望山地区猛禽迁徙奇观及首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向公众传递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声音。
猛禽在地球上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百望山森林公园为什么能看到多种猛禽?保护猛禽为什么重要?我们普通人又能做些什么?
5月1日,北京市海淀区百望山森林公园大草坪上,工作人员放飞了一只经救助恢复健康的普通鵟。
“猛禽版京藏高速”
猛禽,被称为鸟界“大熊猫”,可分为三大目:鹰形目、隼形目和鸮形目。它们是自然界中的顶级掠食者,也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物种。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北京猛禽救助中心负责人邓文洪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全世界猛禽种类繁多,中国有约99种,其中北京有52种。每年迁徙季节,都有数以万计的猛禽从北京上空飞过。在这座繁华的大城市,为什么能看到这么多猛禽?
“因为北京西边的百望山上空,有一条猛禽迁徙通道。”邓文洪说。
猛禽大部分具有迁徙习性,春天从南方的越冬地飞到北方的繁殖地繁殖,秋天返回南方越冬。由于它们体型较大,需要借助山体间的上升气流,为长途飞行助力。
百望山属太行山余脉,植被丰盈,鸟类食物资源丰富。受日照、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山谷间容易形成有利于猛禽飞行的上升气流,形成了一条利于猛禽迁徙的重要通道。
监测显示,猛禽过境高峰期单日最高观测记录达3700余只,被称为“猛禽版京藏高速”。百望山正是这条“高速”上的“第一哨站”,许多过境猛禽在附近林间休憩。
“这里虽然是重要的猛禽迁徙通道,但猛禽在公众中的认知度还比较低,大家对与猛禽相关的生态知识也不是特别了解。”百望山森林公园管理处主任孙熙对记者说,为了深入挖掘百望山的生态文化内涵、普及生态知识,公园举办了猛禽生态展览,希望让更多人提升生态素养,保护猛禽,保护生态环境。
展览中,一组猛禽标本组成的场景吸引大部分参观者的目光。
自然之友野鸟会会长张鹏,是野鸟会“北京迁徙猛禽监测调查项目”的骨干成员。在带领观众参观展览时,张鹏介绍,其中深色的猛禽,是北京迁徙猛禽中数量最多的凤头蜂鹰;人们常在城市里见到的一种猛禽是红隼,还有一类是北京最常见的森林猛禽雀鹰。顺着雀鹰标本的眼神看,两只分别为白眉姬鹟和金翅雀的小鸟正在接受雀鹰的“死亡凝视”。
“展览生动地将这些标本按照鸟类习性布置在这里,观众可以近距离地观察这些标本,了解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特征。”张鹏说。
邓文洪表示,猛禽在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人类的城市生态系统中,位于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的顶部。一只猛禽可以通过能量循环和物质循环,自上而下地调控动物群落。它对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群落成员,以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循环、物质流动都起到重要作用。这种对生态系统的调控作用,赋予猛禽非常大的生态价值。
很多猛禽也给人类带来帮助。例如,一只仓鸮一年可以抓1000只老鼠;秃鹫是生态系统的“清洁师”,是腐烂野生动物尸体的“清道夫”,能净化生态系统。猛禽还可以降低生态系统中其他物种的密度,助力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转。
然而,尽管猛禽分布的范围挺广,但种群数量特别少。“猛禽并不像我们常见的喜鹊、麻雀种群数量那么大,密度那么高。”邓文洪表示,“每一个人都要用爱心,呵护身边的‘蓝天守护者’猛禽。”
7月6日,观众在百望山森林公园《鹰飞百望·万物共生——百望山森林公园猛禽生态展》观赏猛禽和林鸟标本。
保护猛禽应该怎么做
猛禽生态展的“猛禽救助展示墙”上,展示了受伤猛禽是如何被救助的。每年,百望山森林公园会和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等专业机构合作,将救助的猛禽放归。2024年5月12日,3只被救助康复后的猛禽在百望山森林公园回归自然,分别为凤头鹰、燕隼和红隼。科研人员为凤头鹰佩戴了背负式卫星定位追踪器,未来,追踪器将持续传回定位信息等科研数据,为猛禽保护工作提供支撑。
除了在百望山,人们也会在市区见到部分猛禽。这些猛禽对人是否有威胁?邓文洪表示,其实它们并不危险。猛禽虽然在城市中栖息,但是它的食物几乎是固定的。例如大型猛禽金雕,可以把羊从地面抓到空中,会吃羊和野兔,但不会随意改变食谱,更不会“突然把地面上的小朋友叼走”。因此,在城市中与人类和平相处的猛禽对人类几乎没有什么威胁。
但邓文洪也提醒,有一类情况需要注意危险,若人们在猛禽繁殖的季节接近它的巢区,它会对人类闯入巢区的行为进行驱赶。
“普通人对待生活在身边的猛禽,主要是做到两点。第一是不干扰、不打扰,在观鸟时,如果遇到猛禽栖息、捕食或繁殖,我们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近距离接触。”邓文洪说。
其次则是保护受伤猛禽。邓文洪提醒,遇到受伤猛禽,大家不要出于好心喂猛禽食物或采取其他救助方式。受伤猛禽首先需要进行伤情鉴定,判断受伤类型,再由专业人员使用专门的仪器和工具将其带到专业治疗的地方。
“普通市民不是专业野生动物研究、保护者,如果碰到受伤猛禽,最好的方式是打当地的林业部门或者园林绿化部门电话,也可以直接拨打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电话010-62205666。”邓文洪说,“记住这个号码,无论是在白天还是晚上,我们接到电话都会第一时间到现场去。”
当下,大众“观猛”热情颇高,每到猛禽迁徙季节,百望山森林公园的猛禽观察点都涌入大批观鸟爱好者。公园在春季和秋季猛禽观察点设置了10块猛禽科普展牌,每年都会举办观鹰、猛禽放飞、猛禽文化市集等活动,邀请专家来讲述北京城里的猛禽故事和观鹰知识,分享百望山猛禽监测的最新成果以及猛禽救护和康复的故事。
孙熙介绍,公园正在建设“猛禽友好型”林地,“我们通过种植山楂、山杏等食源植物,建设生态蓄水池,实施生物防治等措施,营造优质鸟类生活环境”。同时,百望山森林公园猛禽迁徙通道监测与保护项目也已启动,通过先进的视频、声纹等设备监测猛禽和其他鸟类,利用AI技术识别、数据分析,做好鸟类的观测、保护和研究工作。
“百望山以它的独特优势,吸引着南来北往的猛禽。我们也希望更多公众可以参与科普活动,文明观鸟,科学护鸟,和它们共生共荣。”孙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