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科技

自动计算算法首次实现“虚拟展信”

时间:2021-03-04 10:04:57

       借助一种最新开发的计算方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与Adobe研发中心的科学家,首次在不打开信件的情况下,利用“虚拟展信”技术“打开”了密封的文艺复兴时期信件。英国《自然·通讯》杂志3日发表的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以非破坏性手段展开研究的新方式,同时让我们对物理加密和通信安全有了更好理解。

        用一种复杂方式折叠信件也称为“锁信”(letterlocking),这是现代信封开始使用前的一种常见做法。在此之前,只有将这些信件剪开才能看到里面的内容,而这通常会破坏这些历史资料。

        鉴于此,美国Adobe研发中心阿曼达·格哈塞、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解锁历史研究团队”的詹纳·达姆博罗基奥及其同事,开发出一种自动计算算法,通过“虚拟展信”技术成功阅读了“布里耶纳收藏”中保存下来的信件,包括一封已有300年没打开的信。

        “布里耶纳收藏”是指一个邮件管理员的箱子,里面装有1680年到1706年从欧洲寄往海牙的未递送信件。

        研究人员的具体做法是:先用X射线显微层析成像技术扫描这些信件,生成三维模拟,再利用该算法识别并区分密封信件的每一层。由于大部分墨水和信纸形成了不同的反差,从而使信里的内容得以展现。

        研究团队表示,这封标号为DB-1627的信件被虚拟处理后,人们终于在它被书写300年后第一次读到了它的内容。而利用“虚拟展信”算法,不仅能让人们读到未打开的信,还可以使当时的折痕可视化——通过电脑详细模拟一份信件的展开顺序,可以向人们逐步重现当年“锁信”的具体步骤。

        研究人员认为,“虚拟展信”技术和折信技巧的分类,都有望帮助人们在不破坏文化遗产的同时理解历史上的物理加密和通信安全方式。

        总编辑圈点

        博物馆里,一个装满17世纪信件的箱子正展现出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这些信以当时的特殊手法折叠,由于担心会损毁文物,密信内容一直不为人所知。但现在,在保持密封原貌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借助扫描、成像,再利用算法重建,让人们阅读到信件的内容,“窥探”几百年前的秘密。无论对文物工作者还是普通的参观者,这种虚实结合的技术手段,都是一种研究和展示的全新方式,让文化历久弥新。

来源: 编辑: 一米阳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 财经
  • 金融
  • 科技
  • 汽车
  • 教育
  • 旅游

济南、青岛等9个市被授予第三届山

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旗下光大阳光北斗星9个月持有债C


2018楼市再次遇冷 黄金周未增加

广州天河将征收约4公顷集体土地


龙郓煤业事故救援距遇险矿工被困

高端化学品及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品制造关键技术通过鉴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暨第六届中

第八届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在上海车展期间开幕


全国优秀教育专家走进郑州11中

教育部举办人工智能校长局长专题培训班


四川大熊猫第一县 藏有一个“小挪

千年泥塑绽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