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科技

大豆雄性不育基因首次克隆成功

时间:2021-05-11 09:01:34

        记者10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联合国内优势科研机构,成功克隆了科学界孜孜以求50年而不获的大豆雄性不育基因公式,为拓宽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提供了重要支撑。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杂志》。

        团队执行首席、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孙石介绍,大豆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花器官小,人工杂交困难、效率低;不同地理来源品种常因花期不遇进一步限制了品种间的基因交流,导致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狭窄,遗传改良进度缓慢。构建轮回选择群体是拓宽作物品种遗传基础的有效方法。

        我国学者利用引进的雄性不育公式突变体(公式),成功构建了针对不同产区的轮回选择基础群体,并选育出大豆新品种。然而,由于迟迟未找到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准确位点,“等于不知道它长什么样”,无法建立高效的生物育种技术体系,严重限制了轮回选择育种的效率。

        团队针对不育基因的特点,提出了公共对照池分子克隆策略,即利用已公开的大豆品种重测序数据作为公共对照池,以ms1雄性不育纯合材料构建突变池,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定位了公式基因位点;并通过CRISPR/Cas9技术,创制该基因编辑突变体,成功再现了公式材料的雄性不育表型,从而有力证实了公式基因突变导致公式材料的雄性不育。

        这是大豆雄性不育基因分子克隆和功能实证的首例报道,为提高大豆雄性不育ms1轮回选择群体的育种效率、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定向导入雄性不育性状、拓宽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提供了重要支撑。

        研究建立的公共对照池分子克隆策略对于重要突变体基因的分子克隆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来源: 编辑: 一米阳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 财经
  • 金融
  • 科技
  • 汽车
  • 教育
  • 旅游

济南、青岛等9个市被授予第三届山

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旗下光大阳光北斗星9个月持有债C


2018楼市再次遇冷 黄金周未增加

广州天河将征收约4公顷集体土地


龙郓煤业事故救援距遇险矿工被困

高端化学品及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品制造关键技术通过鉴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暨第六届中

第八届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在上海车展期间开幕


全国优秀教育专家走进郑州11中

教育部举办人工智能校长局长专题培训班


四川大熊猫第一县 藏有一个“小挪

千年泥塑绽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