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科技

国家科技特派团为甘南青稞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时间:2023-12-29 10:42:45

冬日,本是农闲时节,然而行走在甘南州临潭县术布乡,家家户户正忙着对春播的青稞种子进行精选和包衣。

“这些都是要销售到青海、四川等地的种子,因为时间紧,所以只能加班加点干。”术布乡术布村村民王耕玉一边忙着,一边告诉记者,他家一共有耕地14亩,去年种植“甘青8号”“甘青10号”,亩产达到600余斤。最近,由县种子工作站的统一安排,将良种向甘南州其他县市及外省进行销售。

“像王耕玉家这样的种植户,全县还有很多。”临潭县种子工作站站长周志智介绍说,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临潭县科技特派团打造了青稞良种繁育基地,在全县范围内种植青稞1.9万余亩,涉及11个乡镇47个村,总投资360余万元。青稞良种繁育基地配套良种良法,进行青稞新品种提质增效,新品种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周边农牧民使用新品种、应用新技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

青稞是青藏高原的主导优势作物,是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基本保障,也是甘南州种植历史悠久、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之一。长期以来,受制于产业体系不健全、农业投入不充足、耕作方式粗放、机械化产业化水平低等因素的影响,甘南州青稞种植良种良法配套不完善,良种良法示范推广效果较慢,标准化种植与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手段普及跟进缓慢,高产、稳产、高效种植成效不明显,全程机械化普及率较低,青稞品种混杂退化,产量低而不稳。

在这一背景下,由甘肃农业大学、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临潭县种子工作站等单位的13名专家组成科技特派团,聚力甘南州青稞种植的难题。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节水栽培与水分生理岗位科学家、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王化俊教授担任团长,根据临潭县青稞种植现存短板,建立青稞新品种良种繁育基地,进行青稞新品种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示范,努力提高临潭县青稞良种覆盖率,提高青稞生产供给率、商品率,为临潭县粮食安全保障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科技支撑。

据科技特派团成员、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汪军成介绍,今年以来,科技特派团已经在临潭县青稞种植区域集中连片地带采用选用良种、种子包衣、机械播种、病虫草害绿色防控、适期收获等技术,开展青稞新品种提质增效技术集成培训500人次以上,累计建成青稞新品种甘青8号、甘青9号、甘青10号、甘青11号提质增效集成技术示范及良种繁育基地1000亩,生产青稞良种220吨。

种优则粮丰,良种培育是农作物产业发展的关键。汪军成告诉记者,围绕甘南州临潭县粮草双高青稞新品种提质增效技术集成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在确保青稞播种面积稳定的基础上,还将不断调整优化结构,主攻单产,提升总产,努力将临潭县建成甘南州最大的青稞良种生产基地,形成青稞种子生产、良种精选加工、统一供种的良种供种体系,促进甘南青稞产业良种化。(记者韦德占)

来源: 甘肃省人民政府网站 编辑: zr2022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 财经
  • 金融
  • 科技
  • 汽车
  • 教育
  • 旅游

济南、青岛等9个市被授予第三届山

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旗下光大阳光北斗星9个月持有债C


2018楼市再次遇冷 黄金周未增加

广州天河将征收约4公顷集体土地


龙郓煤业事故救援距遇险矿工被困

高端化学品及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品制造关键技术通过鉴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暨第六届中

第八届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在上海车展期间开幕


全国优秀教育专家走进郑州11中

教育部举办人工智能校长局长专题培训班


四川大熊猫第一县 藏有一个“小挪

千年泥塑绽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