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科技

国际博物馆日|中国科技馆“北辰对话”探究“博物致知”

时间:2024-05-20 08:17:27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中国科技馆“北辰对话”推出特别节目——《来博物馆吧,博物致知》。本期节目以“博物致知”为核心议题,由中国科技馆馆长郭哲担任话题召集人,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周忠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杜鹏飞,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物理老师李永乐共同探讨博物馆在现代社会中的新定位与发展趋势。

国际博物馆日|中国科技馆“北辰对话”探究“博物致知”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专家一致认为,博物馆作为教育与研究的重要平台,对于塑造公众世界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郭哲表示,在当今世界科技革命的驱动下,博物馆一方面要向公众提供高品质展览展品,另一方面要加强其教育和研究功能,深耕创新融合,推动公平普惠,通过破壁、升维、跨界、协同,融入社会进程,真正实现“博物馆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校”。杜鹏飞提出,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殿堂,博物馆在提升公众审美和促进美育教育方面的社会价值。

  专家深入探讨了博物馆“教育与研究”与科研工作、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差异。周忠和院士认为,博物馆是一本百科全书,它不仅仅是一个展览、教育和研究的机构,更是一个社会活动的场所,应兼具教育和娱乐双重属性,让公众来博物馆成为一种喜爱、一种体验、一种生活方式。李永乐从教学经验出发,分享了博物馆如何帮助学生跨学科整合知识的实践案例,他提出,博物馆是一部浓缩的纪录片,应该让更多的孩子们能够参与进来,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手触到、亲身感受到自己喜爱的东西。

  AI技术为博物馆提供了更多创新展示形式和教育手段,但同时也对传统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杜鹏飞提出,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完整的人格,AI技术无法替代人,而应作为博物馆教育功能的辅助工具。

  《北辰对话》作为中国科技馆精心策划的对谈栏目,聚焦科学文化领域前沿观点和热点话题,在对话和交流中探寻科学文化的北辰之光。节目开启全新的“线上+线下”“对谈+互动”模式,由中国科技馆专家担任话题召集人,邀请跨领域专家学者共享观点、洞察本源、引发思辨,通过精品影视产品,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文化滋养。

国际博物馆日|中国科技馆“北辰对话”探究“博物致知”

  观众可通过中国数字科技馆及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中国科技馆官方账号搜索“来博物馆吧-博物致知”观看本期节目,沉浸博物馆之魅力,领略智慧交融之精彩。

来源: 网络 编辑: zr2022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 财经
  • 金融
  • 科技
  • 汽车
  • 教育
  • 旅游

济南、青岛等9个市被授予第三届山

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旗下光大阳光北斗星9个月持有债C


2018楼市再次遇冷 黄金周未增加

广州天河将征收约4公顷集体土地


龙郓煤业事故救援距遇险矿工被困

高端化学品及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品制造关键技术通过鉴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暨第六届中

第八届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在上海车展期间开幕


全国优秀教育专家走进郑州11中

教育部举办人工智能校长局长专题培训班


四川大熊猫第一县 藏有一个“小挪

千年泥塑绽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