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旅游

门票有“差异” 更要有“理性”

时间:2018-10-17 08:56:45

  近期,一些景区门票对本地人和外地人价格有差别的问题,引发讨论。一张小小的门票,背后折射出景区开发建设、定价经营、发展策略等诸多现实课题。(10月15日《人民日报》)

  景区门票“偏向”本地人,多半是由于本地人在景区建设中做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作为对当地人的补偿和奖赏,门票“偏向”本地人,并无可厚非。而且,从景区发展角度来讲,本地人享受门票优惠政策,还有助于盘活本地旅游资源、避免旅游资源闲置和浪费。

  即便如此,景区门票“差异”也要保持足够“理性”,切不可只顾本地人得实惠,而忽略外地人感受。毕竟,仅靠本地人消费拉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很不现实,只有外地人越多、感受越好、消费越盛,当地旅游业才能更旺、更红火。况且,旅游资源带有很强的公共属性,是所有人的共同财富。如果因门票“差异”而挫伤外地人“到此一游”的“雅兴”,该做法将得不偿失。

  景区门票“差异”保持足够“理性”,就是统筹兼顾,形成更科学的定价机制,既充分考虑本地人前期投入和现实便利,也充分考虑外地人切身感受,更充分考虑景区面临的宏观形势,多算“长远账”“发展账”“整体账”,避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其实,从外地人的视角看,对景区设施和服务的重视程度更胜于对景区门票价格的重视程度。有关景区既然选择卖给外地人更高价格的门票,就应让外地人享受到更高价值的服务,让他们在体验景区一系列服务后,感到“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对于本地人而言,既然选择了享受优惠,就应当好“东道主”,维护好景区形象,带给外地人更舒适更贴心的感受,以此消弭外地人对门票“差异”的不适感。

  此外,有关方面还应切实发挥门票“差异”对景区客流量的调节作用,多在旅游淡季实行“差异”门票政策,以此助景区客流量保持在“合理区间”。这也是景区门票“差异”保持“理性”的重要体现之一。总之,要让景区的“差异”门票政策扬长避短,带给更多人更满意的感受。

来源: 市场星报 编辑: 朱永刚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 财经
  • 金融
  • 科技
  • 汽车
  • 教育
  • 旅游

济南、青岛等9个市被授予第三届山

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旗下光大阳光北斗星9个月持有债C


2018楼市再次遇冷 黄金周未增加

广州天河将征收约4公顷集体土地


龙郓煤业事故救援距遇险矿工被困

高端化学品及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品制造关键技术通过鉴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暨第六届中

第八届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在上海车展期间开幕


全国优秀教育专家走进郑州11中

教育部举办人工智能校长局长专题培训班


四川大熊猫第一县 藏有一个“小挪

千年泥塑绽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