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生活

从消费观里看见时代脉动

时间:2025-03-25 09:40:42

  每一代青年都在用消费定义自己的生活方式。

  40年前,为了能买到一件港衫去“找门路”的年轻人,要的不是布料,是时尚。30年前,将“背着奢侈品包包坐在咖啡厅里喝红酒”视为时髦的年轻人,要的是格调,是“我与别人不同”。近20年间,移动互联网逐渐支配了“Z世代”的钱包。消费更简单了,只需动动手指;消费却又更复杂了,从一个单纯的经济行为,升级为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的载体。

  当代青年的一次消费,藏着比“花钱”更深的逻辑。有人为一双限量球鞋通宵排队,有人为去被“种草”的餐厅不惜跨城奔赴,有人沉迷“薅羊毛”精打细算,也有人为一场演唱会花掉半月工资。物质丰富的时代,年轻人的消费早已超越了“买必需品”。他们愿意为情绪买单:养宠物是寻求陪伴,买盲盒是期待惊喜,知识付费是购买充实感。他们用消费表达对生活的态度、对自我的认知,甚至是对未来的预期。

  青年消费观之变,同样映射着时代图景。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消费观念从懵懂、迷茫到理性和多元发展的过程,正是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活跃、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反映。当前,青年消费群体正成为新型消费的主力军。这些成长于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的“丰裕一代”,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都相对更高,他们的消费偏好与消费实践具有鲜明的代际特征。唯有将其特征置于时代图景中看待,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青年、引导青年、发展青年。

  青年消费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也涌动着暗流。当消费被包装成“爱自己”的证明,当“买买买”成了缓解孤独的药方,年轻人的价值观可能被悄悄改写。商家铺天盖地的“种草”营销,社交平台上的精致生活展示,也恐会让人在跟风中迷失。若放任非理性消费蔓延,不仅会加剧资源浪费,还可能侵蚀青年群体的价值判断力,削弱社会创新动能。我们急需针对这一群体消费的特点、堵点,精准施策——政策上积极引导和塑造青年消费理念,营造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消费环境;企业用优质产品回应他们对品质和文化的追求;学校和家庭补上“财商课”,教会年轻人区分“想要”和“需要”。

  毕竟,教会青年理性看待消费,就是教会他们理性看待生活——拥有这份能力,他们是受益者,市场同样是。

来源: 网络 编辑: zr2022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 财经
  • 金融
  • 科技
  • 汽车
  • 教育
  • 旅游

济南、青岛等9个市被授予第三届山

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旗下光大阳光北斗星9个月持有债C


2018楼市再次遇冷 黄金周未增加

广州天河将征收约4公顷集体土地


龙郓煤业事故救援距遇险矿工被困

高端化学品及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品制造关键技术通过鉴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暨第六届中

第八届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在上海车展期间开幕


全国优秀教育专家走进郑州11中

教育部举办人工智能校长局长专题培训班


四川大熊猫第一县 藏有一个“小挪

千年泥塑绽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