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文化

新疆非遗“刀郎文化”焕发新魅力

时间:2022-05-02 11:58:59

  中新社新疆图木舒克5月1日电 题:新疆非遗“刀郎文化”焕发新魅力

  作者 史玉江 刘佳乐

  初夏,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51团12连,在红花绿柳掩映的院落里,推开“刀郎文化”非遗传承人阿吾提·要尔达西家大门,一位头戴花帽、浓眉善目、胡须银白的老人打量着我们。

  寒暄中,客厅一把略显陈旧的卡龙琴吸引了记者的目光。77岁的阿吾提·要尔达西见状,上前用布擦拭卡龙琴后,自如地弹奏起来。清脆的琴乐在客厅中回荡,仿佛要带着聆听者去找寻散落在叶尔羌河畔刀郎人的历史足迹。

  这把卡龙琴由阿吾提·要尔达西亲手制作,他带着它走过很多地方,如今仅作为藏品保存在家。

  从1972年拜师学艺,阿吾提·要尔达西这一弹就是40年。其间,他将琴艺传授给了师傅的儿子和自己的孩子。

  刀郎人酷爱音乐和舞蹈,据称始自于刀郎人的狩猎文化。坊间称,会说话就会唱刀郎木卡姆,会走路就会跳刀郎麦西莱甫。2006年,“刀郎麦西莱甫”和“刀郎木卡姆”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文化部评为世界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但随着时代变迁,了解刀郎人及其文化的后辈越来越少,“小时候常听长辈给我讲刀郎人的故事。”苏比·艾合买提是十二连会跳刀郎舞的年轻人之一。

  近年来,新疆兵团对民族文化愈发重视,通过鼓励引导及筹资保护,刀郎文化在当地影响日显。

  “这里的人结婚会请我去弹奏。节庆时团里也会请我们老艺人表演。”阿吾提·要尔达西颇为自豪地说,“喀什艺术团里有我的名字,电视上可以看到我。”

  今年2月,五十一团成立图木舒克刀郎文化工作室。“我们动员连队年轻人参与刀郎文化的学习,现在是一个师傅带1至2名徒弟,目前工作室有14个人。”该团相关部门负责人才璐说。

  4月30日这天恰逢周六,该连文化广场欢声笑语。阿吾提·要尔达西和他的“老伙伴们”正在演奏,姑娘们跳着“刀郎舞”,周边有很多居民观赏。“我跳的舞是上学时老师教的,现在很喜欢和朋友一起跳。”苏比·艾合买提告诉记者。

  如今,在“刀郎文化之乡”五十一团一些连队的广场、树下、田间……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刀郎人的传统技艺得以发扬,焕发着新的魅力。(完)

来源: 编辑: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 财经
  • 金融
  • 科技
  • 汽车
  • 教育
  • 旅游

济南、青岛等9个市被授予第三届山

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旗下光大阳光北斗星9个月持有债C


2018楼市再次遇冷 黄金周未增加

广州天河将征收约4公顷集体土地


龙郓煤业事故救援距遇险矿工被困

高端化学品及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品制造关键技术通过鉴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暨第六届中

第八届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在上海车展期间开幕


全国优秀教育专家走进郑州11中

教育部举办人工智能校长局长专题培训班


四川大熊猫第一县 藏有一个“小挪

千年泥塑绽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