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文化

姑蔑文化

时间:2023-12-07 10:21:01

姑蔑文化,位于龙游县寺底袁村,总面积2000余平方米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此次考古,共发掘穿孔石器、纺轮、石刀、夹炭黑陶片等40余件,其中一“猪头”形象的石器表明浙西先人饲养猪的历史长达4000多年。主要特征是地方文化内涵深厚,有着典型的良渚文化印记,对研究龙游姑蔑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精美的玉器外,还有数以千计的碎陶片,这些“无字天书”还待考古工作者解读。

姑蔑国在越国的西境(约当旧衢州府)。《国语越语上》说“勾践之地,南至于句元,北至于御儿,东至于 鄞,西至于姑蔑”,这说明姑蔑是越国西边一地,其地理位置约当今浙江龙游县境,龙游地处浙西金衢盆地,建县始于秦,今隶浙江省衢州市。夏商时为越(于越)地,春秋为姑蔑,后属越国。楚灭越,属楚。约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始置太末(也作大末)县,隶会稽郡,该地文化应属于越文化。近来的考古证实了这一点。请看下面的材料,据《衢州志》记载,龙游有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先摘录如下:    寺底袁遗址(新石器时代)位于龙游城东6公里寺底袁村西南300米的黄土坡上。东西长50米,南北宽40米,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文化层残存约0.3米。鸡鸣山遗址(新石器时代—商)位于龙游城南郊鸡鸣山。南北宽250米,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水土流失严重,文化层基本破坏。牛形山遗址(商—周)位于龙游上圩头下杨村北牛形山上。面积约1500平方米,水土流失严重文化层遭破坏。今已种上柑橘。龙游除了有悠久的古文化遗址外,近年来,又发现有许多古墓群和古墓,主要有:扁石墓葬群。位于龙游溪口镇扁石村,自溪口镇大桥至扁石村一带的黄土丘陵有众多土墩墓。曾出土原始瓷豆、盂、尊、碗、筒形罐、印纹陶瓮等。杨后殿山土墩墓群。位于龙游上圩头乡下杨村杨后殿山的东北坡,总面积约300平方米,大部分被破坏。散见有原始瓷片、印纹陶片、原始瓷。黄褐色釉已脱落。陶片有方格纹、曲折纹、席纹、回字纹、条纹及方格对角线加圆圈纹等。寺底袁古墓群。位于龙游下库乡寺底袁村,遗物有西周时期印纹陶片、玉决、玉珠等器物。大部分器物被雨水冲平。值得一提的是,据民国《龙游县志》载: “在东华山下偃王别庙后,宋庆元间为人所发,古物充韧,随即灰散。惟数瓦缶不坏,贮水满其中,众并石毁之。”据考证,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姑蔑子墓。另据2001年1月2日的《衢州日报》报道,为配合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的建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龙游县博物馆,自8月1日起,对龙游县湖镇镇寺底袁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寺底袁村的六朝汉墓、龙游镇白羊垄的汉代窑址等重点发掘区进行大规模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今将最近考古发掘记录如下:位于龙游县城6公里的寺底袁村,有着总面积2000余平方米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文化层残存约0.3米。据当地百姓说, 过去,农民在遗址范围内取土时,常有陶瓷、玉器出土。此次考古,共发掘穿孔石器、纺轮、石刀、夹炭黑陶片等40余件,其中一“猪头”形象的石器表明浙西先人饲养猪的历史长达4000多年。龙游博物馆副馆长朱土生先生说,此次发掘是金衢盆地史前遗址的首次大规模发掘,填补了浙西文明史上的一段空白。其主要特征是地方文化内涵深厚,有着典型的良渚文化印记,对研究龙游姑蔑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精美的玉器外,还有数以千计的碎陶片,这些“无字天书”还待考古工作者解读。众所周知,几何印纹陶与原始青瓷是越文化的标志。而以上墓葬中都出有印纹陶和原始青瓷,这足以说明龙游在很久以前就有我们的祖先生活着,不但是典型的越文化,而且是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来源: 龙游县人民政府网站 编辑: zr2022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 财经
  • 金融
  • 科技
  • 汽车
  • 教育
  • 旅游

济南、青岛等9个市被授予第三届山

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旗下光大阳光北斗星9个月持有债C


2018楼市再次遇冷 黄金周未增加

广州天河将征收约4公顷集体土地


龙郓煤业事故救援距遇险矿工被困

高端化学品及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品制造关键技术通过鉴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暨第六届中

第八届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在上海车展期间开幕


全国优秀教育专家走进郑州11中

教育部举办人工智能校长局长专题培训班


四川大熊猫第一县 藏有一个“小挪

千年泥塑绽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