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万万没想到!邱礼涛+刘德华的最新大片《拆弹专家2》。
爆了!
先是口碑爆炸了。
豆瓣开画评分8.0,现在涨到8.1分,猫眼评分高达9.4分。
这在全世界的商业大片当中都属于非常好看那一类了。
然后就是票房爆炸,截止本帖发表时票房已经突破了1亿。
表面看似乎好像并不怎么样,但市场上另外两部大片因为口碑票房疲乏的情况下,这部电影口碑上涨票房突破10亿问题不大。
最关键的是,本片的口碑真的好评如潮。
看过无一不夸奖的又猛又爽,简直好看到爆炸了。
这部电影上映之前,著名香港大导演王晶因为好到激动得爆了粗口。
王晶同也是香港电影圈的,为香港电影说话非常正常。
伯光君第一时间也去看了这部香港警匪大片。
如果要评价的话,《拆弹专家2》大概是2020年最好看的一部商业特效大片。
这不止是华语商业大片,包括好莱坞大片和韩国大片。
事先声明:本帖有一定的剧透,望请观众们事先知晓。
《拆弹专家2》的故事剧情与角色
如果不讲本片的故事剧情,观众可能难以理解。
这里就大致复述一下前半段的故事剧情与角色的塑造(尽量不剧透关键剧情)。
电影开始是一场香港机场的大爆炸,香港毁于一旦。
但是电影采用倒叙模式,这场爆炸过后。潘乘风(刘德华饰演)与董卓文(刘青云饰演)登场。
两人在香港闹市轻松阻止一场爆炸案。
潘乘风做事有些激进,受到了董卓文的批评。
警署总督察的女主角庞玲(倪妮饰演)是潘乘风的女朋友。
两人感情很好,如胶似漆那种吧!
接下来,两位男主角又遇到一场爆炸案。
本来两人都以为解决了炸弹,结果因为坏人棋高一着。
留下来解决炸弹的潘乘风被炸飞,而且还炸断了一条腿;先走的董卓文则没怎么受伤,同时已经升职。
潘乘风积极做康复训练,同时对于上面让他文职感到不满,他强烈渴望回到自己热爱的“拆弹”前线。
这个时候,香港发生的“独狼式”爆炸案件引出一个恐怖组织。
潘乘风的康复训练结束后,时间就来到了数年后。
潘乘风再次出场,结果却是在一座酒店搞了一起爆炸案。
当场炸死了不少人,潘乘风因为当场受伤被带到医院严加看管。
不久后,潘乘风醒了过来。
结果从警方那里得知,自己是一场爆炸案的最大嫌疑人。
关键的问题是,潘乘风因为爆炸“间接性的失忆”。
潘乘风只能是一边逃亡,一边在躲避警方的追捕中。不断找回自己的记忆,同时还要调查事情的真相。
后面故事剧情走向,还有角色塑造便不再剧透了。
伯光君相信很多观众看到这里,寻思这电影故事剧情不是挺套路的吗?
这恰恰是《拆弹专家2》精彩的地方?
香港警匪大片的突破与窠臼
《拆弹专家2》为何好看呢?
这里就大致回顾一下新时代的香港警匪大片吧。
80,90年代香港巅峰时期的警匪大片不提。
2002年的《无间道》是香港电影的救市之作,但也将香港警匪大片带入了无穷无尽的“警匪卧底”的套路当中。
经过《窃听风云》系列的铺垫,直到2012年的《寒战》才终于跳了出来。
香港警匪大片终于来到了下一个阶段。
经过2012年到2020年的发展,形成了这个时代的香港警匪大片模式。
如果要细致区分的话大概有几种略为不同的模式。
一是《寒战》《赤道》的政治博弈类。
导演编剧的野心很大,企图将过去香港警匪片的“警匪卧底”模式,上升到香港政治博弈,再到整个东亚政治博弈的大格局。
遗憾的是导演编剧能力不够,《寒战》系列都只是半部佳片。
《赤道》更是结构,叙事与角色的全面崩溃。
在此过后又很少有同类警匪大片。
《反贪风暴》系列算是“内地主旋律的香港版”,没有什么“格局”的野心。
二是《树大招风》《追龙》《澳门风云》类致敬“香港电影情怀”类警匪片。
因为曾经香港电影的巅峰,这种电影数量还蛮多的。
《树大招风》是对于“贼王”电影的致敬。
《追龙》系列同样是致敬,第一部是“跛豪”和“雷洛”,第二部重回到对于“香港贼王”的致敬。
《澳门风云》系列不用多讲,赌片和警匪片。
三是《扫毒》《使徒行者》《拆弹专家》类警匪特效商业大片。
这类电影既没什么“格局”的野心,也没有太沉迷于“香港电影的情怀”。
倒不是说一点都没有,而是相比于情怀。
这类电影更注重视效场面、节奏处理,反正各种各样能够让观众“看得爽”的商业大片元素。
如果要区分它还有两种较为不同的模式。
一种是香港电影人不断折腾香港。
香港各个警察部门轮番上阵,与匪徒不停在折腾香港。
反正香港知名的不知名的地标,这些年基本都被炸了一遍了。
《风暴》炸塌了香港中环。
《扫毒2》两位男主角最后在香港地铁站里飙车。
《冲天火》里炸了一栋香港大栋。
《拆弹专家1》则是炸塌了香港红磡隧道。
另一种则是跑到全世界上折腾其它国家。
“古惑仔”重聚的《黄金兄弟》从日本到黑山、再到布达佩斯。
《使徒行者》两部电影版堪称典型。
《扫毒1》从香港打到东南亚,从东南亚杀到“澳门”。
如果从这个角度上看。
2018年,周润发和郭富城主演的《无双》。
它就差不多是“致敬香港电影情怀”,与跑到世界上折腾其它国家的一个结合体。
当然,2010年后香港警匪大片是个很广泛的题材。
除了这三四种还有其它不同的类型,其它警匪片的数量也蛮多。
比如警匪文艺片,再到香港动作片基本也是“警与匪”的背景。
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
在“香港电影衰落”的大背景下,这些电影在不断的突破香港商业大片、甚至是华语商业大片的模式。
平心而论,它们突破和拓宽了华语商业大片的工业水平。
比如今年已经运用到内地警匪大片的《除暴》上面,因为环境关系内地导演是绝对拍不出来的。
如果内地尺度放开更多,这种模式对华语电影会是什么效果?
我们仔细想一想,到现在这些警匪大片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那就是类型题材的严重固化。
分析下去是叙事与内容、角色与剧情的高度套路化和模式化。
这个再搭配青黄不接十分严重的香港演员。
最终就造成观众开始“审美疲劳”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观众开始吐槽香港导演“格局小”。
这大概就是香港警匪大片类型的固化。
中国观众对此感到疲乏的一个反馈。
《拆弹专家2》到底好看在哪里?
这部电影妙就妙在于:
它在2012年后香港警匪大片的成熟模式下,导演编剧邱礼涛居然玩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新意。
说白了就是在类型桎梏当中,它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桎梏。
现在中国观众的观影量非常丰富,对于香港电影更是烂熟于心。
伯光君可以非常肯定的说,哪怕影迷看这部电影过程中,都会被邱礼涛情节和角色处理给骗到。
比如我们看看上面大致复述过电影前半段的剧情。
电影里潘乘风炸断腿努力成功康复,跟着是“独狼式爆炸”的案子发生,女主角庞玲先从领导那里得知反派恐怖组织。
然后时间来到了数年后。
跟着潘乘风再一次出场,制造一场酒店爆炸案,落入警方手中因为爆炸还失了忆。
看到这里的时候,伯光君相信绝大多数观众都会猜:“嗨,这多简单!按香港警匪片套路潘乘风肯定是卧底啊!”
然而邱礼涛给了两重反转,把这样猜的观众脸都给打肿了。
比如警方查到恐怖组织的大反派身份,但是这个组织还有一个身份神秘的大佬身份没有查明。
很多观众肯定又会猜:“香港警匪片套路肯定是警方内部有卧底?”
结果呢?
导演又来了个让观众始料未及的大反转。
商业电影搞层层反转算不上什么高明手法,但关键的是它要有细节支持,逻辑上面要顺畅。
2019年的电影版《使徒行者2》就是典型的例子。
这部香港警匪大片也是无限反转,但它就是属于“为了反转而反转”。
各种反转全靠镜头无限闪回,与角色嘴巴说出真相来骗,来偷袭。
《拆弹专家2》同样是镜头闪回与角色的转变来进行反转,但是它有相当扎实的细节支撑。
而且因为潘乘风失忆的设定,电影从头到尾保持着很强的悬疑感。
因为这个悬疑感处理得不错,观众观影时会不断去猜剧情与角色的套路,结果因为反转每次都会被打脸。
这种悬疑感还一直留到电影最后,让观众一直猜到最后。
再在香港成熟电影工业的保驾护航之下。
比如快速的节奏、流畅的剪辑、精彩的镜头、火爆又刺激的枪战场面和爆炸场面,两大影帝和演技没掉的倪妮搭配。
电影明明近100分钟,结果不知不觉电影就完了。
可谓是全程无尿点。
最后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尾声
《拆弹专家2》是否真的有这么好呢?
当然不是了,全世界任何一部电影都会有缺点。
但是说了你可能不信?
这部电影大概是2020年中完成度最高,最爽最好看一部商业大片了。
关于《拆弹专家2》好看的地方。
在国产大片不太受待见,警匪片不太受待见的豆瓣评分。
它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
《拆弹专家2》开画8.0,现在已经涨到8.1。
不管它评分最后停留在哪个位置,票房达到了哪个高度。
但是观众眼中它是真的感觉到了好看。
没有2020年其它国家包括内地商业大片各种虚头巴脑的东西。
它就是单纯的商业大片的那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