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地区作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完美吸收了“一带一路”释放的地缘红利。
“十四五”时期,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推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成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升贸易福利水平,实现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是畅通“国际循环”并有效带动“国内循环”的关键所在和迫切任务。
而西藏自治区作为“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北承南接、通东达西的重要门户,地域上的优势奠定了西藏自治区的重要战略地位。
事实上,中央政府对西藏发展的支持从没有中断过,不仅出台特殊优惠政策,还从资金、技术、人力、物力等方面大力支援西藏建设,西藏政府不负众望积极开展经济建设,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的同时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西藏传统的贸易主要是以满足边民生产、生活所需的互市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为主。
西藏民主改革后,经济开始向现代化迈进,同邻近国家的经济交流也日益增强。象雄文明时期辐射出的五路一道(麝香之路、食盐之路、玉石之路、黄金之路、高原丝绸之路、唐蕃古道),以贸易对象命名交通路线,形成连接中国西南地区与南亚地区的贸易通道。
因此充分利用好中国巨大的市场,利用好地域边缘优势,扩大西藏的边境贸易规模,无论是对中国西藏还是周边国家的经济建设及贸易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战略意义。
而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能促进西藏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带动西藏的出口贸易。但是,西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对外贸易在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立足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决:
积极构建综合运输大通道及客货运输枢纽。
加快建设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加快推进进出藏综合运输通道建设;强化拉萨与其他地市间交通运输通道建设;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统一设计、同步建设、协同管理,重点提升集疏运条件,增强枢纽一体化服务功能。
推动西藏贸易口岸的平衡联动发展。
西藏边境口岸的发展状况十分不平衡,尼泊尔是西藏第一大贸易伙伴,目前开放的公路口岸都为对尼口岸,缺乏与周边其他国家的口岸建设,不利于充分发挥南亚通道的作用。
因此,自治区要加强与其他周边邻国的公路边境口岸建设,不仅增强与南亚其他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还要推进与内地的合作,以国内市场为支撑,形成内地与南亚的便捷通道。此外,自治区边境公路口岸多集中于日喀则市,藏东、藏西地区分布较少。
自治区要加强口岸布局规划,合理布局口岸空间分布,为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打造良好的口岸建设基础。
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扩大产业规模,提升贸易中自产产品比例。
西藏自治区产业发展总体而言层次较低、规模较小、初级特征明显。这也是自治区进出口商品结构单一的根本原因。
自治区要加大培育特色产业力度,如藏毯、氆氇、藏刀等传统手工艺品在西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较高的工艺水平,围绕民族手工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实现民族手工业精品化、特色化发展,打造藏民族文化品牌,确立西藏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独特的形象。
围绕特色旅游资源,加强产品品牌培育,打响“世界第三极”、“天上西藏”品牌,促进自治区由通道型经济向地方根植性经济的转变。
总结:虽然西藏各方面发展和内地省份相比较为不足,差异明显,不可否认的是,西藏交通与贸易的发展面临的问题相比其他省份更为复杂,在党中央的关怀鼓励、地方政府的统筹规划、群众的一致团结奋斗下,西藏终将充分发挥其地缘优势,作为南亚贸易陆路大通道不可或缺的一环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