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深刻揭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对于正在加快建设的我县而言,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市容环卫局以深化环卫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扎实开展工作,肩负起“城市美容师”的光荣使命。
创新管理,提质增效。为增强职工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不断提高各岗位人员的综合素质,2017年9月,县市容环卫局组织推行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科室负责人挑选一般人员的做法,建立了能者上、平着让、庸者降的用人体制,最大程度地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作用;同时创新保洁工作方式方法,针对秋天落叶多的情况,充分发挥一线工人的聪明才智,组织环卫工人自制工具,加大扫把头的面积,用蓬松的扫把头代替以往的硬质扫把头,使落叶清扫更加方便。在落叶较多时,想办法用大布袋装好,集中收集、清运。自制各种清扫工具只是环卫创新的一个方面,通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为大力促进管理科学化、工作规范化、监管智能化,我们制定完善了《金乡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监督考核办法》、《金乡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监督管理考核办法》,进一步修订了《考勤制度》、《学习制度》、《街道保洁工作制度》、《垃圾清运工作制度》、《公厕管理制度》等10余项工作制度,使各项工作有了统一的标准,考核做到了有据可依,有证可查。成立了责任心强、公道正派的监督考核机构,每天对城区主次街道卫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通知整改,造成影响的,现场确认、开具罚单,罚款从当月经费款中扣除,并将检查考核情况每周排名通报,每月兑现奖惩。“脏,不是白脏的”已经形成压力。强化了管理人员和保洁人员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精细化保洁得到有力彰显。
全面加强城乡环卫一体化监督管理。针对农村环境卫生难治理的情况,不断探索提高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的方法。积极推行新的监管体制,强化城乡环卫一体化镇街属地化监管力度。把镇街环卫经费按照镇(街)人口比例核算到各镇街,由各镇(街)对保洁情况按照“每日考核、每月汇总”的办法,进行百分制量化考核监管。每月的考核分数作为拨付作业经费的主要依据,逐级考核认定后,按照保洁效果拨付当月的保洁经费,实行重奖重罚。
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区环卫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按照“创新质量标准、创新推进方式、创新作业模式”的工作要求,该局科学、合理、高效调度机械化作业车辆,通过机械作业冲洗、洗扫配以人工快速巡查保洁,全面提升深度清洁质量,并将深度清洁与智慧环卫深度融合,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统一协调下,积极探索“机器+扫帚”“人工+智能”“前方作业+后台指挥”的新型作业模式,全面提高深度清洁城市水平。安装车辆GPS定位系统,加强对环卫车辆运行情况的指挥调度,整合了各种作业车辆的监控系统,通过“汽车在线”和数字城管系统,每天监督查看车辆运行轨迹、工作状态。
积极参与“三城同创”工作。县市容环卫局把“创城”工作要求和标准,印成明白纸,人手一份,对标监管和整改。结合日常考核中暴露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调整工作方式、方法,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展创建工作。通过强化环卫保洁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城区公厕升级改造等举措,为我县“创城”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城市道路扬尘治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根据城区主次道路合理调配冲洗和洗扫车辆,排出责任分工表,定路段、定车辆、定人员、定时段、定次数、定标准,对重点路段采取“以克论净”的办法,进行监管考核。城区道路洒水全覆盖,要求每天不低于8次。出动多功能抑尘车,每天2次对主城区进行喷雾降尘,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所有洒水、清扫车辆全部满负荷运行,确保最大限度抑制道路扬尘。在全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措施得力、效果明显,2007年10月受到金乡县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的通报表扬。
近一段时间来,我县环卫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步,重点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城市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变,群众满意,领导肯定,社会认可。2017年10月,在济宁市城市管理拉练评比活动中,我县环卫成绩名列全市南片区第一名,在济宁市委、市政府办公室组织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暗访检查中,我县荣获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辛萌萌 马春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