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洪湖流域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洪湖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今年1至5月,洪湖水质稳定在四类以上。在已经完成的湖北洪湖底泥洗脱生态修复试验项目现场,一幅生机盎然,经过系统治理,该项目试验区水质得到有效提升。
在洪湖底泥洗脱生态修复试验项目现场,记者看到,80亩试验区内的水体清澈明亮,野菱、野莲等原生物种自然萌发,人工补种的苦草、眼子菜等物种相继分蘖发芽,水下森林初现。通过航拍可以看到,试验区内外水体透明度区别十分明显。
洪湖为典型的浅水型湖泊,湖面开阔,受风浪搅动,底泥中的污染物质持续悬浮,造成水体浑浊,进而影响水生植物光合作用,造成水环境持续恶化。2024年11月,洪湖引入第三方企业,开展底泥洗脱项目试验,面积约5万平方米。项目方采用“底泥洗脱+生态修复”协同治理工艺路线,对试验区的底泥进行洗脱。
经过底泥洗脱,表层沉积物粒径增大,形成了以无机粗颗粒泥沙为主的覆盖层,构建了高稳定度泥水界面,有机质含量降低,大幅提高了水体透明度。项目方采用“斑块镶嵌”的种植方式,分片种植苦草、菹草、穗状狐尾藻、眼子菜等沉水植物,逐步恢复试验区域沉水植物生态系统,增强水体自净能力。目前,试验区植物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水质明显改善。
相较于传统的清淤疏浚,底泥洗脱该技术更精准清洗污泥中泥水界面处的悬浮物,最大限度保留了底泥的种子库,利于原始生态自然恢复。同时,其清淤量只有传统水利清淤二十分之一,底泥中有机质和水中的悬浮物去除率可达60%以上。目前,试验已完成主体工作。后续,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防风固浪等举措,助力洪湖重现“浪打浪”的清澈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