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财经

港股市场重回全球IPO募资额榜首 科技企业成主力

时间:2025-11-12 09:23:44

  今年以来,港股IPO持续火热。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年内已有87家企业在港上市,首发募资额达到2469.28亿港元,同比增长243.28%。从募资规模来看,年内前十大港股IPO里,有7家均为“A+H”公司,1家公司为中概股回归港股上市,其余2家为A股分拆的子公司。

  在政策支持与资金面回暖的双重驱动下,今年前10个月,港股市场重回全球IPO募资额榜首,主要是“A+H”上市模式的规模化爆发、新经济与硬科技企业集中登陆、国际长线资金深度参与,以及港交所上市制度持续优化等多重因素作用。

  科技企业主导

  科技企业成为新增长极。Wind资讯数据显示,年内新股覆盖半导体、新能源、AI、高端制造等领域,如峰岹科技为电机驱控芯片企业、剑桥科技为光模块企业、禾赛科技为激光雷达企业,彰显了中国企业的科技创新实力。

  国际长线资金深度参与,基石投资者成IPO项目的“压舱石”。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69家港股IPO企业共吸引468家基石投资者参与,合计投资945.88亿港元,远超去年同期。宁德时代、紫金黄金国际、赛力斯、三一重工等明星项目吸引超20家基石机构,显示出全球资本对中国新经济龙头的高度认可。

  港股市场流动性显著提升。港交所数据显示,2025年前9个月,港股日均成交额达4121.89亿港元,同比上升126%。同时,南向资金为港股注入强大活力。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年内南向资金净买入额约1.3万亿港元,自开通以来净买入规模超5万亿港元。

  国泰海通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吴信坤认为,2025年南向资金净流入的背后,主要是公募、险资等机构力量的推动。一方面,源于港股互联网、新消费等优质稀缺性标的对主动型公募的吸引力较大;另一方面,政策强化对分红的监管叠加低利率环境,险资或持续配置港股红利资产。

  此外,港股的优质科技企业储备资源丰富。截至11月11日,IPO申请状态为“处理中”的企业有296家,其中约半数为新经济行业,涵盖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形成强劲的上市后备梯队。

  “A+H”模式募资额高

  A股行业龙头密集冲刺“A+H”上市。11月10日,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同时,另一家A股公司百利天恒11月17日也将在港股正式上市。

  2024年4月份,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2025年5月7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明确,鼓励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依法依规境外上市。这一表态与证监会持续优化的境外上市备案制度、港交所“A+H”快速通道等政策形成合力,为A股公司赴港上市提供了制度保障。截至2025年11月11日,“A+H”上市公司已达166家,年内新增16家,另有数十家A股公司正在筹备推进中。

  在募资规模上,“A+H”模式贡献尤为突出。截至11月11日,港交所新股融资总额2469.28亿港元,其中“A+H”企业占比约48%。16家新晋“A+H”公司在港股合计募资超1000亿港元,成为市场核心引擎。

  公司在H股上市有助于引入国际机构投资者,如中东主权基金、大型养老基金、全球对冲基金等,也有助于改善股东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华商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齐梦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港上市后,上市公司资产将直接面向更广阔的投资者群体,这不仅能带来可观的增量资金,提升市场流动性,也能更合理地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同时,企业跨境融资的流程将更顺畅、可预期,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让企业能更高效地规划融资。

来源: 网络 编辑: zr2022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 财经
  • 金融
  • 科技
  • 汽车
  • 教育
  • 旅游

济南、青岛等9个市被授予第三届山

港股市场重回全球IPO募资额榜首 科技企业成主力


2018楼市再次遇冷 黄金周未增加

极光下的保险营业部,用“微网点”建起边陲民生保障林


龙郓煤业事故救援距遇险矿工被困

故障率降低80%:星坤DC连接器PPA外壳与耐压设计实测数


北京现代首款纯电车型EO中文名官

车企“偷换”电池背后:产能不足还是另有隐情


全国优秀教育专家走进郑州11中

福建:以赛聚才,创新活力奔涌


特色赏秋带动旅游市场持续火热

淡季出游 选择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