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贵州省生态环境、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近日联合开展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狠抓各类辐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排查整治,持续强化核与辐射领域安全监管,牢牢守住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底线。
突出战队融合。依托贵州省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联合公安、卫生健康部门组建“执法融合战队”,联合印发《关于对全省核与辐射安全重点风险单位开展联合检查的工作方案》,整合优势执法力量,组成3个联合执法检查组,以信息交流共享、案情会商研判、线索移交移送等方面深度融合为着力点,全面实现部门间职能资源互补、执法力量相互支撑、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紧密衔接,开创核与辐射齐抓共管新格局。
突出机制融合。强化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与应急处置、风险防范、公众沟通等机制的有机整合,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公安、卫生健康三部门职能职责,形成统一指挥、多元共治、联防联控的核与辐射安全工作格局,全面提升辐射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和涉核“邻避效应”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突出“线上+线下”融合。强化监管信息化、数字化,赋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转型升级,推进“线上线下(31.280, 0.32, 1.03%)”一体化监管。“线上”依托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系统,根据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类别、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级别、风险点等信息,确定了26家重点排查单位,覆盖医疗机构、工业探伤、农业辐照等行业。“线下”严格按照“四个一批”要求,采用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现场核查等方式,开展联合执法。
此次检查共计出动执法人员100余人(次),检查企业26家(次),发现辐射工作场所分区管理不规范、放射源贮存场所未安装报警装置、部分单位未按要求开展职业卫生“三同时”等问题203个。针对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要求20家单位限期整改、约谈4家单位,对涉嫌违法的2家单位责令市(州)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取证,依法立案查处。
下一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将进一步做好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总结工作,重点针对隐患排查和日常监管发现问题,特别是风险突出问题,密切跟踪,督促整改取得进展。进一步强化跨部门执法、应急联动,切实构建大环保格局,助推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高效运转,持续提升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水平,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