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激活高原特色畜牧业发展新动能,白玉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聚焦昌台牦牛品种改良核心任务,系统推进肉牛提质增效工程。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昌台牦牛人工授精265头次,通过冻精改良技术让高原牦牛“换血升级”,为雪域牧场注入产业振兴新活力。
全链条布局 构建技术服务体系
在昌台牦牛主产区阿察、麻邛、纳塔等6个乡镇及种畜场,标准化人工授精配种站点如“科技灯塔”相继落成。每个站点配备专业输精设备与技术团队,形成覆盖核心养殖区的服务网络。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牵头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将责任分解到部门、乡镇,通过“技术培训+站点建设+宣传引导”组合拳,推动改良工作规范化开展。
州畜牧站专家团队深入牧场,为18名基层技术人员及养殖户开展“理论+实操”沉浸式培训。从冻精解冻温度控制到授精操作规范,技术人员通过显微镜实操、现场示范等环节,全面掌握现代繁育技术要点,为牧场培育“带不走”的技术力量。
科学化改良 释放产业发展效能
“过去养牛靠自然繁育,现在通过冻精改良,牛犊长得快、肉质好,出栏能多卖不少钱。”阿察镇养殖户的喜悦,折射出技术赋能的实效。数据显示,人工授精技术应用后,昌台牦牛生长速度提升15%,产肉性能提高20%,繁殖能力显著增强,品种改良让“高原之舟”焕发新生机。
产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随着改良技术推广,白玉县正加速构建“标准化繁育+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的现代畜牧业体系。冻精改良不仅优化了牦牛种群结构,更推动养殖观念从“靠天养畜”向“科技兴牧”转变,为牦牛产业市场化、品牌化发展筑牢根基。
破瓶颈攻坚 绘就振兴新图景
面对部分养殖户传统养殖观念根深蒂固、偏远乡镇技术服务覆盖不足、资金投入有待加强等现实挑战,白玉县正以《肉牛稳产提质增效激励实施细则》为指引,打出组合拳破解发展难题。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可视显微镜等新技术应用,从冻精品质管控到授精全流程精细化管理,让每一支冻精都发挥最大效益。”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加快对接区乡农牧户,推动改良工作扩面提速,同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通过科技赋能、政策撬动,让昌台牦牛产业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黄金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从雪山牧场到产业园区,白玉县正以冻精改良为支点,撬动高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杠杆。这项“牦牛换血”工程不仅是一次品种升级,更是一场观念革新,让古老的牦牛产业在科技赋能下焕发新生,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