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玉县以特色产业为引擎,在章都乡推行“企业+农户”订单种植模式。企业与农户播种前签订保价收购协议,以“价格兜底+销路保障”机制消除农户后顾之忧,既激活了高原土地的经济潜能,又构建起从田间到车间的全链条产业闭环,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金色路径”。
金色花海铺就家门口的增收路
秋日的章都乡玉桑村,高原雪菊迎来盛采期。金色花海里,村民们指尖翻飞,将鲜嫩花苗按10株一组精准装袋,动作娴熟。“农忙时在家干活,农闲时就来菊花基地务工,一天能挣100元,比外出打工踏实。”村民的话道出了农户的增收日常。基地里,采摘、分拣、装车各环节井然有序,一袋袋带着晨露的雪菊正等待装车发往外地。
据悉,2024年玉桑村村支部书记率先通过庭院经济试种高原雪菊,实现亩产200斤。2025年玉桑村依托县政策兜底、盘活闲置土地、打造景观等多重有利条件,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新增雪菊种植面积20余亩,优化流转土地20余亩,累计种植高原雪菊达40余亩,覆盖全村4个村小组。据测算,该项目可直接带动集体经济增收8万余元,让117户438名村民共享“花海经济”红利。
订单农业破解“种得出卖得掉”难题
“企业定期来地头验货,我们只管种好花。”据玉桑村支部书记介绍,这种“订单前置”模式彻底扭转了传统农业“看天吃饭、靠市定价”的被动局面。
在具体实践中,当地农发公司提前介入种植环节,提供种苗培育与技术指导;采收季按每斤不低于市场价的标准统一收购,确保农户收益稳定。试种成功后,村里优化土地流转机制,将分散地块整合为标准化种植基地,既便于机械化管理,又通过连片花海景观吸引周边游客,衍生出“采摘体验+农旅融合”的附加价值。
“藏菊种植让乡亲们不用离乡就能挣钱,采摘季每天很多人在基地务工。”玉桑村支部书记难掩喜悦,“这日子就像雪菊一样越开越旺!”
特色产业矩阵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如今的章都乡已成为白玉县“产业兴村”的示范样本,订单农业模式不仅降低了农户市场风险,更通过“企业需求反推种植结构”,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下一步,白玉县始终以产业发展为抓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立足本地实际,大力发展中草药、鲜切花等农业产业,通过全面盘活资源,引导群众主动参与,逐步形成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产业布局,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强产业支撑。
从庭院试种到规模经营,从单打独斗到企农共赢,当特色产业搭上订单农业的快车,小菊花也能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金杠杆”,让致富图景在金色花海中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