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科技

小麦野生近缘种基因组“密码”被破解

时间:2025-08-25 09:56:33

  从山东农业大学获悉,该校农学院教授孔令让研究团队首次组装了小麦远缘杂交常用物种中间偃麦草和鹅观草染色体水平的高质量基因组序列,解析了二者基因组结构差异与独立多倍化演化路径,对两者携带的抗小麦赤霉病基因Fhb7同源序列的功能与抗性效应进行了研究,为小麦抗性遗传改良及牧草育种提供了重要基因组资源和理论参考。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赤霉病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不仅降低小麦产量,其产生的呕吐毒素还威胁食品安全,化学防治成本高且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更为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

  “小麦野生近缘种是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中间偃麦草和鹅观草作为重要的基因库,携带抗病、抗逆等多种优异基因。”孔令让介绍,“通过远缘杂交将这些优异基因导入栽培小麦,是突破当前小麦育种中一些关键技术瓶颈的重要途径,解析这些野生近缘种的基因组,对推动小麦种质创新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破解小麦野生近缘种基因组密码,研究团队以中间偃麦草和鹅观草为材料,结合多种测序技术,成功组装了这两种植物染色体水平的高质量基因组序列,揭示了其基因组结构特征和演化机制。研究还发现,鹅观草的St和H亚基因组的第七同源群染色体上分别携带小麦抗赤霉病基因Fhb7的同源基因,这些基因均表现出良好的赤霉病抗性,且同时表达这两个基因可产生显著的剂量效应。

  “未来,我们将重点开展这些抗性基因向主栽小麦品种的转移与利用工作,通过建立高效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助力培育新一代抗病高产小麦新品种。这将有助于减少农药使用,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孔令让说。

来源: 网络 编辑: zr2022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 财经
  • 金融
  • 科技
  • 汽车
  • 教育
  • 旅游

济南、青岛等9个市被授予第三届山

抢占前沿领域制高点 产业基金投资跑出加速度


2018楼市再次遇冷 黄金周未增加

9家银行系险企上半年净利润合计约86亿元


龙郓煤业事故救援距遇险矿工被困

小麦野生近缘种基因组“密码”被破解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暨第六届中

吉林汽车零部件产业加速发展


全国优秀教育专家走进郑州11中

暑期服务“不放假” 精准配岗促就业


四川大熊猫第一县 藏有一个“小挪

从旅游到旅居,贵州用“冷资源”点燃文旅消费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