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科技

“你好,世界”被成功编码 CRISPR技术将数据存入活细胞DNA

时间:2021-01-14 10:24:40

  科技日报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冯卫东)据最新一期《自然·化学生物学》杂志报道,美国研究人员通过CRISPR技术,将数字电子信号直接转换为存储在活细胞基因组中的遗传数据,这或是迈向开发用于长期数据存储新介质的关键一步。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将编码二进制数据(计算机用来存储数据的1和0)的特定DNA序列插入细菌细胞。通过将这些DNA序列的不同排列分配给不同英文字母,研究人员将文本消息“hello world!”成功编码进了大肠杆菌细胞内的DNA中。研究团队随后通过提取和测序细菌DNA解码了该消息。

  该项工作建立在研究团队先前为大肠杆菌设计的基于CRISPR的细胞记录仪的基础上,该记录仪检测细胞内某些DNA序列的存在并将该信号记录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该系统包括一个基于DNA的“传感模块”,该模块响应特定的生物信号而产生高水平的“触发序列”。这些序列被并入记录仪的“DNA录音带”中以记录信号。

  研究团队在新研究中对传感模块进行了改装,使其可以与另一个对电信号作出反应的生物传感器配合使用。然后将大量细菌放入由一系列小单元组成的设备中,并暴露于电信号下。

  当施加电压时,触发序列的水平升高,并记录在DNA条形记录带中。将具有高比例触发序列的延伸片段表示为二进制“1”,缺少这些序列则记为“0”,由此可将数字信息直接编码到细菌的基因组中。

  一个单元可以容纳的数据量很小,只有3位。因此,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方法,可以同时对具有不同3位数据的24个单独细菌群进行编码,共计72位。研究人员用它将文本消息“hello world!”编码入细菌,并演示了对合并菌群进行测序并使用专门设计的分类器,可以98%的准确率检索到该信息。

  研究人员表示,活细胞内的DNA是一种更稳定的介质,可以在无法预测的条件下长期保存。保留在细胞外部的DNA可能被降解,而细菌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并且可在恶劣的条件下生存。将数据存储在细胞中而不是在体外具有许多明显的好处。放大或复制数据要便宜得多,因为可以简单地培养更多的细胞,而不必进行复杂的人工DNA合成,从而在短期内就可将系统的容量大规模扩展几个数量级。

  总编辑圈点

  基因物质本身就具备天然的数据存储介质,因此“活细胞硬盘”的想法,科学家早已有之。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方式距离传统硬盘的存储容量还有距离。不过,活细胞一直能被视为下一代存储设备中的潜力股,原因就是它的稳定与长期存储特性,科学家寄希望于未来可利用其进行长时间的分子事件记录和监控,从而进一步成为人类研究癌症、衰老和有机体发展等的强大工具。

(责编:赵竹青、吕骞)
来源: 编辑: 一米阳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 财经
  • 金融
  • 科技
  • 汽车
  • 教育
  • 旅游

济南、青岛等9个市被授予第三届山

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旗下光大阳光北斗星9个月持有债C


2018楼市再次遇冷 黄金周未增加

广州天河将征收约4公顷集体土地


龙郓煤业事故救援距遇险矿工被困

高端化学品及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品制造关键技术通过鉴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暨第六届中

第八届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在上海车展期间开幕


全国优秀教育专家走进郑州11中

教育部举办人工智能校长局长专题培训班


四川大熊猫第一县 藏有一个“小挪

千年泥塑绽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