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个欧洲国家发生针对外来游客的抗议活动,抗议者认为过度旅游导致生活空间被挤压,物价上涨,交通不便,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
如何破解过度旅游成为旅游发达国家面临的难题,一些著名旅游城市的政府正努力通过政策制定、地方立法、技术赋能等手段,探索过度旅游的应对之策。
六项措施缓解问题
过度旅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旅游目的地接待的游客数量超过其环境、社会、文化及基础设施的合理承载能力,从而引发一系列负面影响的现象。这些影响包括:居民生活空间被挤压、日常生活便利性下降;景区生态环境受损;地方特色被商业化;游客体验质量降低等。过度旅游并非单纯指游客数量多,而是旅游业与居民生活之间的系统性失衡。
2024—2025年,联合国旅游组织与世界旅游联盟合作开展了《可持续旅游:社区韧性发展新路径》的研究,以全球10个社区为案例探讨社区与旅游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为社区和旅游利益攸关方提供了实用见解。其中瑞士鲁日蒙社区在破解“过度旅游”方面的案例,具有较强典型性。
鲁日蒙社区坐落于瑞士西南部的沃州,位于风景秀丽的瑞士阿尔卑斯山脉贝伊东地区的中心位置,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是瑞士著名的旅游目的地。随着大量游客涌入,推高了当地生活成本,尤其旅游旺季,当地的交通系统、废弃物管理设施和公共服务出现超出承载极限的状况。一些游客不尊重当地习俗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当地居民认为旅游业经济效益分配不均也导致其对旅游业的不满情绪增加。这些因素导致游客和当地居民之间的摩擦增多。
面对过度旅游带来的问题,鲁日蒙社区实施了几项措施:
一是出台规划。在联邦、州相关法律的基础上,鲁日蒙社区确定当地旅游业优先事项和基础设施升级事宜,如土地使用规划中指定用于旅游发展的区域。而对于新的旅游设施建设,不仅要求进行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估,还需经过社区居民的投票表决,确保开发行为符合社区的整体利益和生态保护需求,这提高了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参与性和接纳度。
二是制定旅游业规章制度。当地为游客制定了一套全方位行为准则,作为保护自然环境和当地传统的规范。如在自然环境保护方面,明确规定了游客进入自然保护区的路线、时间限制,禁止采摘植物、惊扰野生动物等行为,并在关键区域设置了清晰的标识牌进行提醒;在文化尊重方面,准则详细介绍了当地的传统习俗和禁忌,要求游客在参观历史建筑、参与民俗活动时遵守相关规定,保持安静和尊重。此外,在环境保护、交通出行等方面也有明确规定。
三是关注社区受益。鲁日蒙社区在发展旅游业时采取缜密审慎的方法,优先考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当地社区的福祉,而不是追求游客数量。该社区对发展可持续旅游的承诺源自一个坚定的信念,即保障居民生活品质是根本。鲁日蒙社区有意识地控制了游客流量,确保旅游行业各层面发展保持在可控水平,不牺牲村庄独有的特性。这种方法也让游客能够无缝融入当地生活环境。
鲁日蒙社区还鼓励游客与当地社区互动,参与各类传统活动,而不仅仅是参加泛泛的参观游览活动。鲁日蒙社区专注于发展高品质的多日游体验,目的是吸引可花费较多时间为当地经济作出更大贡献的深度游客人,这样既提高了客单价,又可以保障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
四是采取季节性定价与提供套餐。季节性定价是鲁日蒙社区营销策略和控制游客量的关键要素之一。在夏季和冬季等旺季,由于滑雪、徒步和文化节等活动的需求较高,价格会相应上调。不过,鲁日蒙社区也在淡季提供极具吸引力的套餐,激励游客在一年中较安静的时段前往探索。
鲁日蒙社区的定价也体现了这座村庄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鲁日蒙社区的许多产品和服务价格较高,且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深扎根于村庄的旅游基础设施中,包括建设生态友好型住宿、在当地采购的新鲜食品,以及开展负责任的户外活动等。这种方法可吸引具有环保意识的游客,通常这一群体更重视环境保护、绿色可持续发展,愿意为此支付高价。
五是分配收益。鲁日蒙社区将征收的第二套住宅税和旅游税投入贝伊东地区经济与旅游局管理的地区旅游设施基金(FET),这些资金被分项用于支持整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鲁日蒙社区几乎贡献了该地区预算的一半,突显其在地区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事实上,贝伊东地区经济与旅游局的资金来源较为多元,项目涉及地区旅游设施基金,州政府、州内各市镇财政支持,以及会费等,财务较为稳定。这也支撑了该部门为实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与旅游业增长”这一使命而努力,无论是政策制定还是对外推介,鲁日蒙社区都得到了更广阔的舞台和空间,民众也得到了更多益处。
六是监测和评价。鲁日蒙社区建立了严格的旅游发展监测评价体系。监测内容涵盖了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多维度指标。如在环境指标方面,定期监测生态破坏程度、水资源和空气质量、植被覆盖率等,及时掌握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社会指标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居民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满意度、文化传承与保护状况,以及社区秩序的稳定程度。
四个经验带来启示
鲁日蒙社区的实践,为各地破解过度旅游提供了宝贵经验,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出台完善有效的旅游法律法规,筑牢发展根基。鲁日蒙社区深刻认识到健全法律法规是推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制定了一系列专门针对社区旅游的完善法律法规。这些条款规定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明确界定了旅游开发者、游客以及当地居民等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在旅游开发环节,严格规定了开发项目的审批流程、生态保护标准以及建设规模限制,从源头上防止过度商业化和生态破坏。无论对当地居民或是游客来说,提前告知法律法规层面的权利和义务,可以有效避免矛盾的出现和升级。
二是施行细致可行的游客行为准则,规范旅游行为。为了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减少旅游活动对社区环境和文化的负面影响,鲁日蒙社区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和文化习俗,制定了具有很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游客行为准则,供游客便捷、快速地了解。比如,社区通过旅游宣传手册、官方网站、景区广播以及工作人员现场引导等多种方式,立体化地向游客普及行为准则内容,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够清晰知晓并自觉遵守,从而实现了游客行为与社区环境、文化的和谐共处。过度旅游出现的不少摩擦,归根结底是因为沟通不到位引发的。
三是建立惠及当地居民的分配机制,激发参与热情。鲁日蒙社区深知当地居民是旅游发展的重要主体,只有让居民切实感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益处,才能赢得他们对旅游业的支持,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社区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惠及当地居民的分配机制。旅游收入被用于社区公共设施的改善,如升级道路、完善医疗教育资源、建设文化活动中心等,让居民的生活质量实实在在地提升。此外,社区还建立了居民参与旅游决策的机制,在旅游发展规划、项目开发等重大事项上,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让居民真正成为旅游发展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社区与旅游业共生共荣的良好局面。
四是开展科学的旅游发展监测评价,动态调整优化。发展旅游业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而且要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鲁日蒙社区对旅游业活动进行监测与评估,重点对绩效进行评价,并提供了用于衡量的基准,这有助于评估各项举措是否成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确保旅游业和社区发展项目得到有效管理并与市镇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在推进其他地方旅游发展过程中,特别是针对旅游旺季可能出现的过度旅游现象,各方可借鉴鲁日蒙社区的经验,构建起完善的旅游可持续发展体系。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力量,加强对旅游过程的监测、管理和评价,不断加强信息发布效果,提高数字赋能水平,用技术的力量减少过度旅游的负面影响,确保旅游发展始终沿着可持续的轨道前进。
(作者为世界旅游联盟研究院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