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你会给孩子安排体检吗?可能很多家长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儿童和青少年适时做一次体检,还是很有必要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体检中心主任孙婷曾遇到过因为偶然体检查出头颅有问题的孩子,“家长很庆幸,幸亏早发现早治疗。”
孩子腹泻、便秘可能和情绪有关
进入暑假后,有些家长会因为孩子出现消化系统的问题,担心有相关疾病,就带孩子到体检中心检查。“主要是腹泻、便秘、肠胃疼痛等。” 孙婷说,来得最多的还是一些中高考生,因为长期备考,压力过大,情绪紧张,引发一些消化道上的问题。
浙大二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王彩花解释,胃肠道是情绪器官。胃肠道和神经、内分泌系统都有很大关系,压力过大,交感神经会被过度激活,肠道感觉功能也会下降,还会导致胃肠道菌群失调等情况。
“不同压力导致的症状也不同,急性压力容易引发腹泻,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孩子考试前容易腹泻;慢性压力则会引起便秘。不同的情绪也会带来不同的消化道反应:焦虑容易让人拉肚子,抑郁情绪经常伴随的是便秘。”
对于这些病症,王彩花表示,可以通过减轻压力、服用肠道调节的药品,比如益生菌,以及调整生活作息等方式改善。
一次偶然体检帮14岁男孩“排雷”
在孙婷看来,孩子出现相关问题后,家长能及时带来体检,说明大家的健康意识在不断提升。
据了解,我国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约10%~15%,多数是通过体检发现的。脊柱侧弯早期无症状,体检发现可及早干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在青少年中高发,心理问卷可以初步筛查。
“很多家长知道孩子刚出生后需要周期性检查,但进入学龄期(7~18岁)后,由于学业压力增大,容易忽视他们的身心健康。许多潜在健康问题因未能及时发现,导致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孙婷说。
孙婷对一位14岁的男孩印象深刻。男孩到浙大二院体检中心体检,没想到,通过头颅MRA体检发现了先天性脑动脉瘤,“他平时没有头痛等症状,出结果当天我们中心就通知他父母,并联系入住神经外科,做了微创栓塞手术,避免未来发生脑出血的高风险。”
孙婷表示,约60%的青少年非外伤性脑出血是由脑血管畸形(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引起的。这些病变早期通常没有症状,但剧烈运动、血压波动或轻微外伤可能诱发血管破裂,导致灾难性后果。如果能提前发现及时干预,完全有机会避免脑出血的发生。
不同年龄段的体检项目不同
很多家长比较关心的是,如果给孩子体检,要检查哪些项目?
“要根据不同年龄段来选择,6~14周岁的儿童体检和14~18周岁的青少年体检项目不一样。”孙婷说,像6~14周岁儿童除了常规检查项目外,着重在生长发育监测,包含手骨龄片、维生素B12+叶酸+铁蛋白、维生素6项、血铅、微量元素5项、过敏原筛查等,通过骨骼发育判断生长潜力,并辅助监测身高增长节奏,全面筛查营养摄入、维生素水平及重金属暴露风险;同时聚焦儿童常见的眼部疾病和口腔健康检查、心脏彩超等排查儿童先天性心脏疾病。
14~18岁青少年则会前瞻性地关注青春期激素分泌波动,精准捕捉性发育进度代谢转变,并增加了头颅血管磁共振检查,可针对青少年学习压力大、头痛头晕等症状,深入排查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痉挛等潜在问题。
孙婷提醒,有些检查不适合作为儿童和青少年的常规检查项目,比如胸片或CT检查。当然,如果孩子有特殊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建议加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