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文化

破解非遗传承的价值难题

时间:2024-11-07 09:17:07

  非遗传承,路在何方?《半月谈》的调研揭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近年来,非遗领域“二代回归”现象凸显,但在守艺、传艺的“取经路”上,一些年轻人表现出对职称晋级、荣誉称号的焦虑心态,表示“等不及、熬不起、没指望”。

  年轻人爱上非遗,早就有迹可循。从马面裙成为“国风顶流”,尽显“华服之美”;到古老的簪花重回时尚前沿,诠释“今生戴花,来世漂亮”;再到打铁花“火”出天际、化身景区“流量密码”……非遗的“焕新”与“出圈”,有太多的故事可以细说。有理由相信,这不是只图一时新鲜,而是始于传统的魅力,终于深层次的热爱。

  作为一种“活态文化”,非遗的核心载体是“人”。“叹非遗”者自然不少,说到传承,则又是另一回事。今年6月,某平台发布的《2024非遗数据报告》显示,30岁以下的非遗传承人数量实现了72%的年增长,“95后”“00后”群体已然成为传承的主力军。光从数据上看,进步十分显著,但如果平时有心观察,便不难发现,其现实境况并非如此令人乐观。

  “传二代”面临的困惑就是一例。在他们身上,其实不乏非遗“活化”所需要的那些元素:擅长运营、更懂年轻人、深谙传播之道,等等。但在最关键的手艺活上,他们中的部分人不如老一辈。比起“看得见价值”,更大的现实困境是“耐得住寂寞”——过去我们常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然而此一时彼一时,随着物质匮乏的年代渐行渐远,新一批传承人反而会面临“成长的烦恼”。一位鼻烟壶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曾表示,自己之前也招过一些徒弟,但他们最终都没能坚持下去,而自己当年当学徒是有工资的,因此能一干一辈子。

  背后的难题,在于价值转化。非遗的文化价值需要“突围”,走出孤芳自赏的橱窗,走下曲高和寡的展台,在现代生活中体现市场价值。让“独门绝技”走入“寻常百姓家”,其意义还在于,让更多有志之士“愿意来、留得住”,摆脱对家族式传承的过度依赖。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非遗自身也存在“冷热不均”,有些小众项目商业变现能力较差,有赖政策资金给予适当倾斜,而有些非遗项目几近“濒危”,当务之急是要抢救性保护。从一些成功的案例来看,寻找非遗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连接点,将非遗旅游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正所谓“三年打杂,十年入行”,“能挣钱”固然重要,“能守艺”才是本真。事实上,非遗的经济价值和传承人的职业价值之间,也存在一些体制机制上的壁垒。有手艺人反映,很多订单的承接都有门槛,跟科研机构凭“帽子”拿项目十分类似。还有业内专家指出,一些年轻传承人站在了父母辈的资源积累上,一入行就获得较高关注度,这对他们的成长来说,不一定就是好事。从打破附着在“帽子”之上的利益捆绑,到在资源分配中形成合理梯次,再到平衡商业化和文化保护的关系,都需要社会各界深入探讨。

  传统亘古亘今,非遗日新又新。从更广义的维度看,赓续薪火无他者,你我都是“传承人”。

来源: 网络 编辑: zr2022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 财经
  • 金融
  • 科技
  • 汽车
  • 教育
  • 旅游

济南、青岛等9个市被授予第三届山

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旗下光大阳光北斗星9个月持有债C


2018楼市再次遇冷 黄金周未增加

广州天河将征收约4公顷集体土地


龙郓煤业事故救援距遇险矿工被困

高端化学品及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品制造关键技术通过鉴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暨第六届中

第八届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在上海车展期间开幕


全国优秀教育专家走进郑州11中

教育部举办人工智能校长局长专题培训班


四川大熊猫第一县 藏有一个“小挪

千年泥塑绽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