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消费

江苏省消保委发布提示 警惕反游戏卖课消费陷阱

时间:2025-08-22 08:49:17

  8月21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针对借反游戏、戒网瘾制造焦虑进而卖课的现象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落入消费陷阱,不要让焦虑掏空钱包。

  据了解,暑假期间,各大短视频平台上反游戏、骂游戏、戒网瘾等相关内容热度攀升。一些所谓反游戏博主通过激烈言辞放大游戏负面影响,刻意制造家长焦虑,进而推广宣称能戒除游戏瘾、提高成绩的课程,吸引了不少家长买单。

  江苏省消保委指出,这类课程背后暗藏问题,主要涉及经验资质、宣传内容、交易流程等3个方面。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和《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教育机构必须依法取得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且授课人员须具备相应资质。此类通过反游戏推广的课程,其主体机构及个人往往未取得合法教培资质,推广账号也多未完成实名认证或资质备案,经营主体信息模糊,存在违法经营的风险。

  在宣传方面,不少博主为招揽学员,作出百分百戒瘾、7天提升专注力、快速提高学习成绩等承诺,但实际课程内容往往缺乏科学依据与专业支撑,部分课程甚至采取不当引导方式,存在误导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风险。而且,授课人员多数未能提供有效专业资质证明,课程质量难以保障。

  此外,消费者在购买课程或报名时,往往未签订正式的服务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界定模糊不清。消费者交费后,相关机构通常不提供正规的发票,使得消费者在后续维权过程中缺乏关键证据。一旦发生纠纷,相关机构常以各种理由拒绝履行退费义务,或故意拖延处理,甚至失联。

  江苏省消保委表示,青少年沉迷游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方式引导解决。家长应保持理性,不要被焦虑情绪左右,对快速戒瘾、百分百有效等夸大宣传提高警惕,理性判断课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江苏省消保委提醒家长在选择相关课程时,务必先核实培训机构和授课老师的资质,查看教育资质证明及推广账号的实名认证与备案情况。报名时,要签订正规的服务合同,明确课程内容、收费标准、退费规则等重要条款。付费时,选择银行转账、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可追溯的支付方式,并要求提供合法发票;妥善保存付款凭证、聊天记录、课程宣传资料、合同文本等证据,以便在发生纠纷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来源: 网络 编辑: zr2022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 财经
  • 金融
  • 科技
  • 汽车
  • 教育
  • 旅游

济南、青岛等9个市被授予第三届山

抢占前沿领域制高点 产业基金投资跑出加速度


2018楼市再次遇冷 黄金周未增加

9家银行系险企上半年净利润合计约86亿元


龙郓煤业事故救援距遇险矿工被困

天文学家发现超巨型黑洞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暨第六届中

吉林汽车零部件产业加速发展


全国优秀教育专家走进郑州11中

暑期服务“不放假” 精准配岗促就业


四川大熊猫第一县 藏有一个“小挪

从旅游到旅居,贵州用“冷资源”点燃文旅消费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