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社会

守护高铁的“动力源泉”

时间:2025-10-28 09:27:12

  李怡琴在检查变配电设施设备

  在纵横交错的铁道线上,每一趟列车的平稳飞驰,都映照着无数铁路人的身影。他们或是紧握闸把的司机,或是俯身检修的工人,或是穿梭站台的客运员,或是守护电流的变配电“夜行侠”——岗位不同,却用同样的执着,把“平安”二字写进高铁的每一次出发与抵达中。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南宁局”)桂林高铁基础设施段桂林高铁变配电专修车间副主任李怡琴,就是其中一员。她用女性的细腻与工程师的严谨,在无人可见的变电所里守护高铁“心脏”的跳动。

  刚工作时,举起十斤重的接地杆都颇为费力的李怡琴或许不曾想到,9年后的自己,能为高铁动脉注入“智慧心跳”。她从偏远小站的“守夜人”起步,在静默的变电所里积蓄力量,最终将一线痛点化为创新课题,用智能巡检车、远程机械臂,让高铁供电系统运行得更高效、更安全。

  从“职场小白”到“技术大拿”:小站岁月是最好“充电宝”

  供电系统是高铁运行的动力之源,在高铁电力系统行业,31岁的李怡琴是为数不多的女性面孔之一。铁路接触网电压为27.5千伏,但地方电压为220千伏,两者通过铁路沿线变电所内的设备进行转换。李怡琴的岗位职责,就是负责高铁变配电设备的日常检修,以保证高铁动脉的安全畅通。

  那是2016年,从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的李怡琴,成了国铁南宁局一名变配电值班员。工作的第一站,是广西河池市的南丹铁路变电所。

  眼前的一切与书本上的理论图景截然不同。变电所内,林立的棕色绝缘瓷柱整齐划一,在她眼中却“如同难以辨识的天书”。工区老职工介绍设备时说:“这是避雷器,像个伞罩子;那是电压互感器,长得很工整……”可李怡琴左看右看,依然分不清。

  第一次接地作业时,足足十斤重、五米长的接地杆给了她一个“下马威”。她奋力举起,杆身在空中摇晃,颤抖的手臂让她瞬间脸红。“我来吧。”一名老职工单手一扬,瞬间完成操作。那一刻,李怡琴真切感受到,一线工作的门槛,并非掌握书本知识就可以轻易跨越。

  从那以后,李怡琴口袋里多了个笔记本。师傅处理故障时,她总是紧跟其后,抓住每一个间隙追问:“这个故障点为什么先查这里?”“设备出现这个现象,常见原因是什么?”直到悟透弄通为止。不知疲倦地学习,悄然驱散着她职业初期的困惑。

  扎根一线3年后,李怡琴被安排到金城江铁路配电所工作。小站岁月长,单调的生活时常让她感到迷茫。

  这时,一个人、一些细节,像微光点亮迷雾。金城江铁路配电所工长秦新凤,已在供电车间扎根数十年。她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交接班后,仔细擦拭值班室的每一扇窗户。

  别人的业务书越读越薄,秦新凤的书却越读越“厚”——薄薄的本子被翻得纸页蓬松卷边,无论问到哪条规章,她总能脱口而出所在章节甚至页码。

  “无论在大站还是小站,岗位就是责任,守好它,就是守好自己的心。”秦新凤的话朴实无华,却像重锤“敲”在李怡琴心上。这让她明白,只有双脚真正踩进一线的泥土里,才能汲取成长的养分。

  不只“会考试”更要“能实战”:把赛场功夫用到科研一线

  2018年,经过深山小站的磨砺,李怡琴迎来职业生涯第一次重大挑战——代表国铁南宁局参加当年的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电系统电力变配电检修试验工职业技能竞赛。

  出征前的动员会上,队员互相打气却带着自嘲:“放轻松,这个参赛工种咱们局之前没人拿过名次,没压力!”这本是缓解压力的玩笑话,却像一根细小的刺,“扎”进了李怡琴心里。

  真正踏上赛场,李怡琴才体会到差距。其他单位选手操作的设备,有些是她从未见过的新型号。硬件上的差距清晰可见,却更激发了她骨子里的倔强:设备不如人,那就用更扎实的理论、更精细的操作来弥补。

  第一次参赛,李怡琴初露锋芒。此后,她又两次参加该项技能竞赛。备赛时,她的生活只剩下吃饭、看书、训练。第三次参赛时,她获得了竞赛第二名的好成绩。

  2020年3月,李怡琴主动请缨参与焦柳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累了就坐泥地、饿了就啃干粮”,艰苦的施工一线,把李怡琴从白净的姑娘晒成了“黑猴子”。

  “你为啥要来?你看这里都没几个女生。”施工单位的人不解。

  “我来偷师学艺的。”李怡琴说。在她看来,此前在技能竞赛中积蓄的知识,仍需在现场工作中逐一验证、巩固。

  半年时间,焦柳线沿途一座座新变电所拔地而起,她也积累了更丰富扎实的变配电专业实操经验。

  用“金点子”让机器替人“听话干活”

  2022年5月,李怡琴成为桂林高铁变配电修试队的一名助理工程师。更多的工作经历,让她更深刻地体会到一线痛点:传统变电所交通不便,故障处置耗时费力,“一个10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巡检路上要颠簸三四个小时”。

  2024年,广西实现“市市通高铁”。随之而来的大客运量,对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巡检效率护航高铁运输安全?”“现场设备有问题,能否第一时间高效解决?”李怡琴的思考不断深入——要破解山区铁路安全难题,必须向科技要答案,向创新要方法。

  某设备厂商曾带着一款报价近百万元的智能巡检车来推广,并明确表示核心技术保密,不允许现场学习。在单位的支持下,李怡琴拉上几位志同道合的同事组成4人攻关小组,探索低成本智能巡检方案。“让机器替人跑腿”,围绕这一难点,团队画草图、写代码、设计电路板,反复试验比对,自主研发出智能巡检车,将人工巡检变电所的工作时长由两个小时缩至30分钟。

  成功的喜悦是短暂,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智能巡检车投入使用后,李怡琴发现它虽能找出故障,但无法解决故障。为此,她决心研制出一款能配合巡检小车解决现场问题的设备——变电所亭远程智能半仿生式机械臂。研发过程困难重重,其中机械的抖动问题成为一大难点——现有经费无法制作工艺繁琐的机械臂。

  “现在3D打印技术广泛应用,我们何不试试?”多番讨论后,李怡琴和团队就地取材,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机械臂外壳,再利用无人巡检车的剩余材料制作机械臂,电路板则由自己焊接。一套“组合拳”下来,研发成本大大降低。发现故障、解决故障,创新智能设备的成功研发,让变电所检修效率直线提升。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里,当万千旅客乘坐高铁踏上归家或游玩的旅途时,李怡琴和她的团队正坚守在变配电设备旁,守护着高铁的“动力源泉”,确保每一度电都能安全稳定地输送,用专业和责任,为高铁的顺畅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来源: 网络 编辑: zr2022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 财经
  • 金融
  • 科技
  • 汽车
  • 教育
  • 旅游

济南、青岛等9个市被授予第三届山

银行“睡眠账户”再迎集中清理


2018楼市再次遇冷 黄金周未增加

1469只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前三季度“成绩单”出炉


龙郓煤业事故救援距遇险矿工被困

金铜风暴下的连接器行业:价格调整在即,产业链如何应


北京现代首款纯电车型EO中文名官

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6亿辆 总量及增量均居世界首位


全国优秀教育专家走进郑州11中

四川大学博物馆:植根教学科研 服务社会大众


特色赏秋带动旅游市场持续火热

从峥嵘红韵到馥郁茶香,四川旺苍解锁沉浸式文旅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