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消费

中消协:消费者权益保护六大问题突出

时间:2024-05-29 09:35:38

  5月27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年度报告指出,当前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金融领域消费信用相关立法滞后、无人驾驶等新消费领域消保制度供给不足、预制菜经营模式不规范、医美合同“霸王条款”多、AI画像“精准诈骗”、直播低俗“带货”等六大突出问题。

  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持续开展日常监管执法及民生领域“铁拳”行动,依法打击假冒伪劣,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实施汽车召回560.4万辆,消费品召回983.2万件;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472.8万批次,下架、封存、召回食品3969吨;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共查办各类案件56.5万件,涉案货值金额28.1亿元,依法严厉打击食品中非法添加降糖降压等物质、假冒伪劣化肥、刷单炒信等虚假宣传、“神医”“神药”虚假违法广告、生产销售劣质燃气具、违法生产使用小型锅炉和使用未登记电梯、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假冒知名品牌及“傍名人”“搭便车”等8类违法行为。

  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32.85万件,解决112.74万件,投诉解决率84.86%,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7亿元。同时,通过组织开展“优化消费体验  共促消费公平”大型社会公益活动,企业积极响应,惠及人群超过13.44亿人次,带动消费约1952.39亿元。

  不过,报告也同时指出,当前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仍存在六方面突出问题。

  问题一:金融领域消费信用相关立法相对滞后,消费者的知情权、隐私权、撤销权、提前还贷权等基本权益需要有更好法治保障。

  问题二:数字消费等新型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供给仍显不足,智能终端、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数字人服务、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元宇宙虚拟场景、盲盒经营等领域的消费,需加快推进法律制度建设。

  问题三:预制菜等新型食品生产经营模式需加紧规范,食材不新鲜、口味还原度不够、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化低、标准不健全等问题引发消费者担忧。

  问题四:医疗美容合同“霸王条款”多,营销“套路”消费者,“黑机构、黑医生”导致“美容”变“毁容”等问题,亟待健全常态化监管。

  问题五:数字化背景下电诈手段不断翻新,AI画像“精准诈骗”、小额多次诈骗等让消费者防不胜防,加大全链条治理力度、有效提升消费者防诈意识和能力迫在眉睫。

  问题六:直播电商、新型网络营销等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有待健全,部分平台数据造假、低俗“带货”、诱导私下交易等问题需要加紧治理。

来源: 网络 编辑: zr2022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 财经
  • 金融
  • 科技
  • 汽车
  • 教育
  • 旅游

济南、青岛等9个市被授予第三届山

中秋国庆假期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23.6亿人次


2018楼市再次遇冷 黄金周未增加

上海清算所支持“玉兰债”发行


龙郓煤业事故救援距遇险矿工被困

噬菌体产品“Entelli-02”可对抗难治性感染


北京现代首款纯电车型EO中文名官

工信部:将实施新一轮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全国优秀教育专家走进郑州11中

辽宁开设“异地班”,点亮高原孩子们梦想的星辰


四川大熊猫第一县 藏有一个“小挪

近代风华搬进现实 东丽湖东湖风景区迎文旅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