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金融

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央行传递货币政策“稳”基调

时间:2025-11-12 09:27:44

  1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谈及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报告指出,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自身健康性的关系,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持续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

  作为具有“风向标”意义的报告,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一直备受市场关注。今年以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发力,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逐步显现。金融总量较快增长,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分别增长8.7%和8.4%,人民币贷款余额270.4万亿元。社会融资成本处于低位,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分别下降约40个和25个基点。信贷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有力支持了重点领域、重大战略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展望后续货币政策,报告重申,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持续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密切关注海外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化,持续加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和金融市场变化的分析监测。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银行稳固信贷支持力度,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未来一段时间,预计央行将继续释放中长期流动性,优化流动性期限结构,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裕,更好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在题为“科学看待金融总量指标”的专栏中指出,当前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已达27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437万亿元,随着基数变大,未来金融总量增速有所下降是自然的。这也与此前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的发言一脉相承。

  市场专家对记者表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镜像,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实体经济需要的货币信贷增长也在发生变化。不能静态对比金融总量的绝对增速,或是一味追求金融总量高速增长。货币金融环境要与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未来要更加注重盘活低效利用的存量金融资源。

  对于信贷支持的重点领域,报告也做出部署。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优化并用好支持科技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加强科技金融领域数据开发利用的政策引导,加快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优化碳减排支持工具,丰富绿色金融产品谱系,研究制定重点高碳行业金融机构碳核算规则,稳妥推进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建设。引导普惠小微贷款、民营经济贷款合理增长,研究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及助力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政策举措。

来源: 网络 编辑: zr2022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 财经
  • 金融
  • 科技
  • 汽车
  • 教育
  • 旅游

济南、青岛等9个市被授予第三届山

港股市场重回全球IPO募资额榜首 科技企业成主力


2018楼市再次遇冷 黄金周未增加

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央行传递货币政策“稳”基调


龙郓煤业事故救援距遇险矿工被困

故障率降低80%:星坤DC连接器PPA外壳与耐压设计实测数


北京现代首款纯电车型EO中文名官

车企“偷换”电池背后:产能不足还是另有隐情


全国优秀教育专家走进郑州11中

福建:以赛聚才,创新活力奔涌


特色赏秋带动旅游市场持续火热

淡季出游 选择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