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文化

让档案服务更精准更便捷更智慧

时间:2025-11-06 09:51:53

   【专家视点】

  作者:牛力(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十四五”期间,民生档案建设全面提速。事实表明,档案事业民生导向愈加凸显,正在持续释放服务民生、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强大能量。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谋发展,是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准则。档案作为保障民生权益、服务公共治理、承载社会记忆的重要资源,在服务民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是档案服务民生最鲜明的价值指向。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把档案作为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档案既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民生建设走到哪里,档案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让档案真正成为惠民利民、支撑发展的坚实力量。

  持续完善的中国特色档案法治体系,是档案服务民生最坚实的制度支撑。从1980年党中央作出开放历史档案的重大决定,到新修订的档案法在扩大开放、便利利用方面迈出重要步伐,再到《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办法》进一步缩短开放年限、优化利用流程,每一次制度创新都在深刻回应人民群众“查得到、用得上”的现实需求,彰显档案事业以制度利民、以法治惠民的根本追求。基于此,我国档案部门积极改革、锐意创新,打造“到馆能查、跨馆可查、网上易查、掌上随查”的融合服务格局,让档案服务从“走进档案馆”扩展为“触手可及”,真正把保障民生的制度红利转化为群众日常可感的便利体验。

  “数字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档案服务民生注入最强劲的创新动能。随着“数字中国”国家战略以及“数字政府”“人工智能+”“文化数字化”等系列重大部署的深入实施,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档案工作正从传统的“被动存取”加速迈向“智能赋能”,群众在家门口、在指尖上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档案服务。数字化不仅拓展了档案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也让档案真正融入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的全过程,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惠及全民的重要力量。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档案服务民生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实现“三个跃升”。

  以人民利益为优先,实现服务边界跃升。档案服务主动延伸至灵活就业、互联网医疗、绿色出行等新业态,覆盖新型民生治理全过程。强化与业务部门协同,健全民生档案管理规范,推动分散管理向集中统筹转型。把区域性共享实践上升为制度化、常态化安排,推动民生档案与政务服务平台深度融合,让群众办事更便捷、获得感更强。

  以人民需求为核心,实现服务质效跃升。档案不仅要查得到、用得上,还要更精准、更便捷、更智慧。应优化开放审核,依托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智能辅助+人工把关”,同时健全相关机制;转变服务方式,精准识别多元化利用需求,实现“被动响应”转向“主动触达”;深度融合政务平台,构建跨部门、跨地区、跨平台的智慧体系,实现“智能检索、跨域调用、按需推送”,真正做到“所需即所得”。

  以人民体验为导向,实现文化认同跃升。档案服务不仅关乎可及性,更关乎体验感与认同感。应丰富传播内容,挖掘档案的故事性、思想性和教育性,由“材料汇编”走向“叙事表达”;创新传播形式,打造数字展馆、虚拟体验等多元场景,让档案“可见、可触、可感”;拓展育人渠道,把档案文化融入“大思政课”、乡村振兴和社区教育,使档案走出馆舍、融入日常、滋养心灵。

来源: 网络 编辑: zr2022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 财经
  • 金融
  • 科技
  • 汽车
  • 教育
  • 旅游

济南、青岛等9个市被授予第三届山

武清零距离沟通精准对接供需 驱动科技成果转化


2018楼市再次遇冷 黄金周未增加

极光下的保险营业部,用“微网点”建起边陲民生保障林


龙郓煤业事故救援距遇险矿工被困

科学家揭示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转折期生态系统变化


北京现代首款纯电车型EO中文名官

车企“偷换”电池背后:产能不足还是另有隐情


全国优秀教育专家走进郑州11中

福建:以赛聚才,创新活力奔涌


特色赏秋带动旅游市场持续火热

淡季出游 选择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