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进入深秋,季节转换,气温变化大。江苏疾控提醒大家,在添衣保暖的同时,重点关注秋冬季常见肠道传染病以及呼吸道传染病等。
警惕“冬季呕吐病”
诺如病毒是全球急性胃肠炎的散发病例和暴发疫情的主要致病原。全省每年9月开始,疫情数逐步上升,流行高峰约为当年10月份到次年4月份,常被称为“冬季呕吐病”。
目前,诺如病毒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主要采用非特异性预防和治疗措施: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吃生冷变质的食物;2.勤洗手,用肥皂和流水至少冲洗20秒;3.流行季节,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4.当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和家人相对隔离;5.集体、单位在发现疫情苗头时应及时和辖区疾控中心联系。
今年流感毒株有所不同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从毒株类型上来说,今年报告的毒株主要是甲型H3N2,而去年是甲型H1N1,因此大众对今年流行的H3N2毒株的免疫力就会更低一些,需引起重视。
如何预防来势汹汹的流感?专家建议:1.接种疫苗;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3.保持环境通风;4.流感高发时期,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封闭场所。
猩红热再现冬季流行峰
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我国法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发病以儿童和学生为主。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常急性起病)、咽痛,皮疹,面部皮肤充血,皮疹消退后开始出现脱屑。部分患者在病程1~2天出现舌苔厚白,舌乳头红肿,似“草莓”,白苔脱落后似“杨梅”,称为“草莓舌”“杨梅舌”。还有一部分患者,在上述临床表现的基础上,咽峡出现严重化脓性炎症。因此,孩子除了发热、咽痛,出现以上症状,需警惕猩红热!
在预防方面,专家指出:1.流行季节加强学校和家庭等室内通风;2.教育儿童和青少年养成良好卫生习惯;3.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避免带病上课4.儿童饮食注意营养搭配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锻炼。
专家提醒,如确诊猩红热,需规范足量使用抗生素治疗。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完整疗程用药,以免链球菌通过蔓延或血行播散,引起严重并发症。
水痘高发,家有孩子要当心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高发,好发于儿童,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机构引起暴发疫情。
预防水痘,专家强调,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是接种水痘疫苗,建议适龄儿童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日常生活中,应保持清洁,勤换衣服、勤剪指甲、勤洗手、勤通风、勤消毒,水痘流行季节尽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同时,作息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水痘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其他健康人群,居家隔离(全部水痘疱疹结痂、痂皮干燥),不得带病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