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隐形眼镜护理液当成普通日用品,却不知道它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这是国家对医疗器械分类中风险较高的级别,需经过严格审批才能生产、销售。它直接接触眼部黏膜,若来源不明、资质不全,可能携带有害微生物,引发角膜炎、结膜炎,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视力下降。天津市市场监管部门提示,购买时千万别只看价格和品牌,先核查“资质”才是关键。
三个“关键信息”缺一不可
首先,商家必须有《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无论是在线上平台(如电商旗舰店、药房官网)还是线下门店(眼镜店、药店)购买,第一步都要确认商家是否具备《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线上购买时,可在商家店铺“资质公示”栏查找,若找不到或信息模糊,直接放弃;线下购买则可要求店员出示,无此证的商家属于违法经营,其售卖的护理液来源和质量都无法保证,可能是“三无产品”或过期产品。
另外,商品要在“有效期”内,且包装完好。拿到护理液后,先看包装是否有破损、漏液,若包装损坏,即使在有效期内,也可能已被微生物污染。接着查看“有效期”,通常标注在瓶身或包装盒显眼位置,格式为“××××年××月××日”或“××××××××(如20240502)”。注意:如包装上提示开封后的护理液有效期为1个月,哪怕瓶内还有剩余,超过1个月也必须丢弃。
同时,商品需有“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正规护理液的包装上,一定会标注“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格式通常为“×械注准×××××××××××”(×代表省份简称,如“沪械注准”“粤械注准”)。可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输入该编号查询商品信息,若查询不到或信息与实物不符(如品牌、规格不一致),则为假冒伪劣产品,绝对不能使用。
这些“小细节”也别忽视
除了核查“三证”,选购时还需结合镜片类型:软镜(含美瞳)和硬镜(RGP、OK镜)的护理液不能混用,硬镜需用专用护理液,否则会导致镜片变形、影响佩戴舒适度。使用时,别用自来水冲洗镜片或镜盒,也别重复使用护理液,每次更换镜片都要倒入新鲜护理液,镜盒需按时更换,避免细菌残留。
总之,隐形眼镜护理液是“贴身护眼产品”,购买时多花几分钟核查资质,使用时遵守规范,才能让眼睛远离风险,安心佩戴隐形眼镜。如果消费者发现经营者没有经营资质或购买到没有医疗器械注册证、超过有效期的隐形眼镜护理液,请及时拨打12315或12345投诉举报。